视觉文化场力中的徐訏小说——论徐訏小说的图像化的文化特征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曾指出,徐訏与常被认为是“中国的高尔基”的鲁迅同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杰出作家。本文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切入,对徐訏小说的图像化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考察,以把握视觉文化对徐訏小说所具有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本文从欲望叙事、表象叙事和虚拟叙事三个方面解读徐訏小说的图像化的文化特征。   第一部分:视觉文化制造了大量图像,解放了视觉,也解放了欲望。文章认为,高度膨胀的欲望在徐訏小说中造成了复杂的影响,既有生命的合理性,又带来了对生命的损耗。在欲望“游荡”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崩溃带来了个体的痛苦、空虚乃至疯狂。文章认为,徐訏小说在凸显了视觉文化语境中欲望的影响力的同时,始终难以忘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部分:视觉文化将时间片段化,在此之后,由线性化时间带来的意义也消失了。徐訏小说的文本具有鲜明的平面化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虚化”父亲和“魅化”西方;感官欣快症与时尚展示秀。徐訏小说中的个体崇尚感官的愉悦,而这种愉悦是非理性的。对感官愉悦的推崇使得“父亲”作为传统被被彻底代替,只能出现在遥远的外部。   第三部分:视觉文化制造了大量的类象,这种仿真美学在徐訏小说中也有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环境设置,徐訏小说都大量采用仿真的手法。仿真手法的运用,为欲望叙事与表象叙事打开了另一个天地。
其他文献
林兴宅是20世纪80年代在审美文论的策动下建构象征论文艺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象征论文艺学以“象征”为核心范畴,重构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在当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本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五四”为开端的,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一直被当作教育儿童的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开始冲破教育工具论的藩篱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各科教师的重要课题,每个教师都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文章结合“这一下”在现实语料中的具体用例,从共时层面切入,对汉语中“这一下”的多义连续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结合“这一下”在现代汉语中的用例,文章具
陈望道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作为语文教育家,他在语文领域活跃了数十年,追求着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语文教育。本文立足于陈望道语文教育背景、
食品卫生检测结果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反映了食品质量的优劣。而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江西省铁路境内各类食品安全情况,提高
小组学习是课堂“高效”实施的有效途径。要发挥好小组建设在高效课堂中的关键作用,应该做到合理组建、恰当分工;及时评价,重在鼓励;培养能力,学会合作;注重效果,做好评估。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