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综合了行为学、控制系统理论和认知科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Bowlby提出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将依恋定义为婴幼儿体验到的与母亲之间温暖的、亲密的且可持续的情感联结。Bowlby针对依恋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概念,将其看作依恋行为系统的基础。内部工作模型是个体关于早期依恋经验的内部表征,可以用来解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合了行为学、控制系统理论和认知科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Bowlby提出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将依恋定义为婴幼儿体验到的与母亲之间温暖的、亲密的且可持续的情感联结。Bowlby针对依恋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概念,将其看作依恋行为系统的基础。内部工作模型是个体关于早期依恋经验的内部表征,可以用来解释个体早期经历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内部工作模型包括与依恋相关的外部因素、重要他人、自己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心理表征。随着个体成长,内部工作模型作为一种解释性的过滤机制,来引导注意力、认知和记忆,对个体在依恋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产生影响,成为个体理解、预测和适应环境,建立和保持心理安全感的基础。在通过反复的激活和使用后内部工作模型逐渐转化为一种无意识性的认知系统,可以在与依恋相关事件或情境下自动激活,在无意识层面影响人的感知、记忆、判断和解释,也可以在意识层面引导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明内部工作模型具有情境特异性和无意识性,对不同依恋对象以及在不同依恋情境中可有不同表现。因此为探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的外显和内隐层面的差异及其在不同的人际情境中的无意识层面的表现,本研究通过将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问卷(ECR)和关系问卷(RQ)筛选出的安全型、焦虑型、恐惧型和冷漠型四种依恋类型,分到在中性情境、恋人冲突和家人冲突三种人际冲突情境启动条件下,采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AST)范式,考察了不同依恋类型的外显和内隐内部工作模型的差异与变化。研究结果发现:(1)四种依恋类型外显报告的内部工作模型符合依恋的外显理论假设,即安全型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分布特征为积极自我模型和积极他人模型为主;焦虑型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分布特征为消极自我模型和积极他人模型为主;恐惧型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分布特征为消极自我模型消极他人模型为主;冷漠型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分布特征为积极自我模型和消极他人模型为主。(2)安全型依恋的外显与内隐内部工作模型一致,其他三类非安全依恋类型的外显和内部工作模型不一致。(3)在恋人冲突情境启动后,安全型、焦虑型和冷漠型依恋所表现出的内隐内部工作模型与中性情境启动后的无明显差异;恐惧型依恋的内隐内部工作模型在恋人冲突情境启动后产生一定差异。(4)在家人冲突情境启动后,安全型、焦虑型和冷漠型依恋所表现出的内隐内部工作模型与中性情境启动后的无明显差异;恐惧型依恋的内隐内部工作模型在家人冲突情境启动后产生一定差异。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依恋类型的外显内部工作模型特征,并证明不同依恋类型的外显和内隐层面的内部工作模型存在差异,为依恋的意识和无意识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同时通过不同人际冲突情境的启动,验证了依恋内隐内部工作模型的情境特异性,为非安全依恋类型解决人际冲突方式的干预及其内部工作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实证证据。
其他文献
小说《生死疲劳》(俄文版书名《Усталрождатьсяиумират》)作为莫言代表作之一,以奇幻的生死轮回为题材,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里发生在农村的深刻历史变革及一系列悲欢离合,反映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密切关系。小说中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这也使阅读小说成为海外读者认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该小说被俄罗斯当代著名翻译家叶果夫(ИгорьA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горов)译为俄语
冠帽是蒙古族服饰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能直接反映出草原民族的审美观和生活状态。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的影响,蒙古族冠帽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其造型艺术、材料工艺、文化内涵等都具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冠帽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着对美的追求。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其文化内涵和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由David Machin和Andrea Mayr首次提出,意在将传统的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融合进行研究。近十年来二者融合进行研究的趋势愈演愈热,“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话语研究的新兴领域。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闻语篇越来越呈现多模态化,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语言文字形式。以往对于新闻语篇的研究大多是使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文字文本进行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剖析
研究背景:关系攻击是一种隐性的攻击行为,也是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个体以故意伤害他人为目的,通过隐蔽的手段操纵、破坏被攻击者的人际关系,对其造成心理伤害。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攻击行为的产生,而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明显的个体擅权谋、擅操纵,与倾向关系攻击的个体所具有的的特质不谋而合。控制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作用于事件发展及其结果的评估的主观感知,个体长期处于低控制感会引发其攻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法,基于对生活作文教育理论和田上新吉本人的先行研究,对其主要著作《作文理论指导》进行探讨。通过对资料的研读和分析,笔者对田上新吉生活作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内容和评价进行了考察。笔者认为生活作文是通过将生活和与其相关的内容写成文章,让人们思考生活上的问题和今后的生活方式。田上生活作文思想的形成与其受到的思想方面的影响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颇深的关系。一方面,他受到了国外学者
思辨能力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与挑战必备的关键能力。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目前,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阅读、写作教学等领域,鲜少见于教材领域,尤其是针对初中生的研究。初中生正值思维品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的关键过渡期。培养思辨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尽早发展思辨思维,养成思辨习惯,还能为高中、大学阶段
弓囊箭筒是古代生产工具和战争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科技进步,弓囊箭筒的造型和材质不断走向合理化,并由于礼制文化的影响,帝王、贵族、官员所用的弓囊箭筒被注入阶级象征、文化思想等内涵,在元代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弓囊箭筒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中的弓囊箭筒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两件元代弓囊箭筒实物展开详细考证,总结出民族文化交流是影
芦田惠之助出生于明治时期,是一位以生活作文为中心活跃的优秀国语教育者。日俄战争以后,芦田惠之助在日本声势浩大的教育界理解了儿童们的水平,以普通小学的作文教育改革为目标,为此做出了贡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环境因素、知识的把握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形成。芦田惠之助的生活作文教育思想特别是受到樋口勘次郎著名作品《统合主义新教授法》的影响而形成后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作为行政监督机制,致力于克服传统科层制管理体制的弊端,以督察推动国家生态环境政策落地见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本文综合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程序正义角度出发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环保督察制度运行,绘制“委托—代理”框架下环保督察制
目的完成对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T)的食用安全性测试;基于动物以及肝脏细胞模型明确生物活性肽通过Hedgehog(Hh)-EMT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作用。方法1.BAPT的食用安全性测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 group)、BAPT低剂量组(LD group)、BAPT中剂量组(MD group)以及BAPT高剂量处理组(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