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青春的一大关键词,“叛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特殊关注”。但这种关注仅限于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标签而存在,缺乏对这一词汇本身表现和意义的阐释。本论文力求打破这种单一的认识,在青春文学的大范畴中,将其作为着力点,截取新时期以来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历史段落作为时间纵轴,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把握和精神特质的比较,梳理阐释叛逆的代际特征、嬗变轨迹和类型指向,并结合人生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探究青春叛逆作为一种成长现象的心理因由和情绪特征,并对文本中所体现出的一些问题、矛盾和中国式青春叛逆的走向予以分析。论文共有六部分:因为“青春”、“青春文学”、“叛逆”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较为模糊,所以在“引言”部分首先对这些语汇作了大致的意义界定,并梳理了有关青春文学、青春叛逆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价值。第一章“时代的律动:青春叛逆的代际考察”。以时代的变迁和代际更迭为线索,分别选取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前中期、90年代末至新世纪之初四个时间节点,结合社会学的“角色”理论,通过对各年代作家青春叛逆文本的分析、梳理中,从宏观上把握叛逆指向的动态性和精神异趣,代际文化对叛逆的影响。第二章“作为方式:叛逆呈现的三个维度”。以横向的类比和纵向的对比切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叛逆的具体表达方式分为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入论述,这其中既包含了呈现途径和原因的类别性,又凸显了文化记忆和历史境域与青春叛逆间的关系。第三章“无因的反叛:成长视域下的青春悸动”。青春叛逆作为一种行为和心理征候与人生的发展阶段、心理周期也存在因果性,本章借助相关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理论,将叛逆置于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下,结合相关作家作品,探讨其形成和表现的心理诱因、情绪状态。第四章“在路上:反思中国式青春叛逆”。这一章主要是反思、分析了新时期以来青春文学书写中叛逆表达和走向的问题、矛盾与局限,如个人行为与集体情绪间的失衡,二元论对叛逆的左右,商业环境对青春叛逆单纯性的侵蚀等。“结语”部分则依托相关理论阐述了笔者对叛逆的一些个人认识,指出叛逆的可商榷性,时代、文化、代际等因素对叛逆褒贬认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