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背景下隐喻式外语教学的建构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不同外语教学法的产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求的产物;在此条件下,出现了不同的外语教学目标。总体讲来,20 世纪之前,外语教师们注重目的语语言知识的传授。随着20 世纪70 年代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间相互交往的日益频繁,仅仅具有目的语语言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言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师们共同的心声。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当今世界,交际教学法已为人们接受,并在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中国外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学生的外语仍然缺少本族语使用者的流利程度,他们往往用目的语语言结构来“包裹”母语思维,使得目的语内容与形式不协调。这除了缺少语言环境外,与其目的语隐喻能力的欠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隐喻性,培养学生的目的语隐喻能力应成为中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在传统理论中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格,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偏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逐渐发展,隐喻所具有的强大的认知功能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成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当代隐喻观,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工具;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中。不仅如此,隐喻在组织人们的思想概念体系方面起着基础结构的作用。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为了深刻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寻求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隐喻;不同隐喻之间的蕴含关系又使得人们形成了对某个概念的全面认识。隐喻还具有文化性,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在其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色彩的认知体系,这种文化认知体系反映在语言中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人类的认知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概念系统又是语言形成的始作俑者和主要认知机制,所以语言也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是人们以隐喻化的方式认知世界的产物,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最初对世界的看法和切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概念隐喻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大脑中成为了常规隐喻;以常规隐喻为基础,人们不断地创造新奇隐喻,而新奇隐喻又会变成常规隐喻;人类语言
其他文献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范畴的拓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聘用护士逐渐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充分调动聘用护士的积极性可以有效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为医院赢得医疗市场
蓝莓(Blueberry),是越橘属植物的一个类型.其果实为蓝色.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广阔开发潜力的新兴果树树种。果实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单果重为0.5-2.5g,果实除了含有糖、酸和维生素C
2017年5月14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合作论坛开幕,在高峰论坛影响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受政策影响程度获得各界的重视,与中国有经贸合作的国家或地
现代女性不仅关注面容美,也关注形体美。女性的形体美主要表现在胸部和臀部。在我国,胸部美容整形的手术方法已有很多,而且日趋成熟;而臀部美容整形的手术方法却相对较少。近年来
目的:探讨海口市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流行病学及患者心理状况的特征。方法:对2007~2008年3182例5种常见性病的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采用统一的自制心
西部地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生态换取经济、环境换取增长"的西方老路,惟有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中,构建生态政府,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促进西
本项研究是一项语用明示教学的准实验研究,旨在调查语用明示教学条件下外语学习者能否有效地提高其目的语的语用能力;同时,学习者因素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语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