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改扩建黏土路基加宽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国省道提质升级和瓶颈路段建设的要求,考虑节约经济投入、减小施工周期和提高公路交通量承载能力等客观要求,对已有公路进行改扩建是非常实用的技术举措。根据高速公路以往的拓宽经验,对原有路基进行加宽,新填筑的路基将与老路基产生相互作用,在施工期与工后运营阶段产生差异沉降,对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预测和处治方法的优化是高速公路拓宽问题的工程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改扩建工程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比当前国内主要高速公路的沉降标准,提出本工程的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基本控制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新老路基施工期和后期运营阶段的路基和地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在施工阶段,随着填筑过程的进行,新路基表面沉降逐渐增大,同时旧路基侧面因受到新路基的荷载作用而向内侧产生位移,但工期沉降总体较小。在工后运营期,由于新老地基的固结度不同,老地基固结沉降小,新地基沉降大,新老路基产生一定的差异沉降,在工后运营15年后路基固结基本完成。(2)研究拓宽路基拼接带常用处治措施适应能力大小,对开挖台阶尺寸与暴露时间、加筋处治技术的筋材铺设层位、铺设层数进行设计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台阶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会使沉降变大,而暴露时间则会影响开挖台阶的回弹量,从而影响路基的最终沉降。单层加筋时路表或路基底部加筋的处治效果优于中部加筋,加筋的铺设层位越多,沉降量越小,但全层加筋比地表和路表上下两层加筋的处治效果并未提升太多。(3)研究不同软土条件下的公路拓宽工程变形特性及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软弱土类型、软弱土层厚度、新旧路基土质差异等不利因素对路基的影响变化。得到三种软弱土的固结速率由高到低为高液限土、软塑状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随着软弱土层厚度的增加,地基的沉降均增大,对于厚度大于6m的深厚软基,单一的开挖台阶或路基加筋处治并不足以消除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到安全水平,还需进行复合地基处理研究。(4)研究复合地基的处治桩类型、桩体长度、桩间距等因素对拓宽路基沉降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搅拌桩处治深度的差异,并基于两种桩在本工程中的最大软土处治厚度计算提出了复合地基桩长和桩间距优化设计参数。分析得出预应力管桩的处治深度高于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在其最大软土处治厚度12m下的最优桩参数为桩间距3m、桩长16m,水泥搅拌桩在其最大软土处治厚度9m下的最优桩参数为桩间距2.5m、桩长21m,其它小于最大软土处治厚度的工况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对桩参数进行放宽。
其他文献
海门区教育体育局所倡导的六学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达成和达成策略的指导,这对笔者所参与的初中物理的进阶展学课堂实践研究也是一项指导.笔者结合科学进阶展学和区的六学课堂,谈谈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如何巧妙展学等环节,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
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AT)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共聚物(PBAE)为原料,在高真空条件下,通过酯交换法合成一种生物可降解热塑性聚酯弹性体(PBATE)。利用这种弹性体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生物可降解聚酯弹性体与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拉伸测试和冲击测试结果分别表明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提高近70倍,冲击强度也能提高10倍以上。
何为Drama教学?即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它是一种生动活泼、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思想。他的创造教育理论贯穿其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创造教育要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要培养第一流的教育家,要解放儿童,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是行动的教育,其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创造教育理论便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思想之一。他认为,开展幼儿创造教育先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对当下以儿童为中心的创造性特色课程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在提升幼儿美术兴趣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实现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此情况下,则需要教师能够予以幼儿更加专业化、贴心化的指导,促使美术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用,全面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实现幼儿身心上的成长。
期刊
强化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能力,对于促进人工湿地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菖蒲(Acorus calamus L.)两种湿地植物,在室外低温环境下(<15℃),研究人工湿地植物组配对不同负荷养殖废水的处理效应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种、单种和不同顺序混种绿狐尾藻(M.aquaticum)和菖蒲(A.calamus L.
为探明不同筇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对筇竹林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关县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H值、CEC、有机质、全氮等肥力指标,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单项肥力和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4种筇竹林分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均存在差异,不同土层间,除CEC、全钾、全磷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4种筇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快速提升,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减少肥胖,文章从健康促进的视角,就户外运动对青少年肥胖群体的影响展开了分析,认为户外运动有良好抑制青少年肥胖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户外运动大多为有氧运动,有良好的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大其运动量;可使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减少屏幕前的久坐时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减少其对不健康食品的摄入。综上
为分析KCO家族基因在筇竹钾运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筇竹实生苗(2年)为试材,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KCO家族基因,命名为QtKCO1 (基因登录号: MT078981),并分析其表达特征。结果表明,QtKCO1基因全长为1 502 bp,开放阅读框为1 041 bp,编码347个氨基酸。QtKCO1具有5个跨膜区域,且与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同源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