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双源CT新一代单能谱技术在肾上腺结节样病灶显示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新一代单能谱技术(the advance virtual monoenergetic plus)在显示肾上腺结节样病变时较第一代单能谱技术(monoenergetic)的优势。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结节的病人(包括22例结节增生和80例腺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100/140k V),将原始图像分别利用monoenergetic、monoenergetic plus两种后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A、B两组各ke V下的图像。客观上测量并记录从40到150ke V(每隔10ke V)下的病灶的CT值(CT病)及标准差(SD病)、对测正常肾上腺组织的CT值(CT正)及标准差(SD正),分别比较动、静脉期各个ke V下A、B两组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CT病和SD正。再计算并比较两组这些值在各ke V下的平均值。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SNR=CT病/SD病,CNR=|CT病-CT正|/SD正。主观上,对两组各ke V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相互比较。然后在B组中,计算CNR和SNR的平均值,以及主观评分的均值,选择出最佳的ke V。结果:SNR:动、静脉期除了80ke V的SNR外其他均为B组高于A组,但动脉期的70ke V时无意义,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R:动脉期120-150ke V的CNR A组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静脉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病:动、静脉期均为40-60ke V下的CT值B组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意义。SD正:动、静脉期除了70-90ke V外,其他均为A组高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B组的SNR平均值均较A组的高(p<0.05);动脉期CNR平均值也较高(p<0.05),但静脉期的CNR均值差异无意义(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两组的CT值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SD值的均值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主观评分:两组两期的图像评分比较,除了70-90ke V外,其余均为B组得分高,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得分的平均值也是B组较高(p<0.05)。B组中,动脉期和静脉期的SNR和CNR,最高值均在40ke V。结论:新一代单能谱技术通过保持CT值不变和明显降低噪声,从而提高了图像的SNR,但CNR较第一代单能谱技术差异不大,且主观评分图像质量也较好。因此,新一代单能谱技术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在低的ke V。而新单能谱图像中,根据SNR和CNR,最佳的ke V在40ke V。第二部分双源CT新一代单能谱技术在肾上腺结节增生与乏脂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下的新一代单能谱技术在肾上腺结节增生与乏脂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评价碘浓度和能谱衰减曲线鉴别结节增生与乏脂腺瘤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双源CT检查的48例肾上腺结节病变患者,其中结节增生22例,乏脂腺瘤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1)选择“Monoenergetic plus”应用程序得到40~150ke V一系列单能图像,保存40ke V的图像,并传到PACS系统,由2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解读,内容包括位置、形态、大小、平扫的密度、强化程度、有无包膜,2人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协商解决。(2)测量并记录两组病变不同ke V下CT值,分析比较两组病变能量衰减曲线特征。(3)应用liver VNC程序,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组病变动、静脉期的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和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4)并利用ROC曲线分析比较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和碘浓度鉴别增生与乏脂腺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结节增生组22例中,左侧14例,右侧8例;乏脂腺瘤组26例中,左侧18例,右侧8例,均为左侧多发。两组形态均成类圆形结节状。两组的最大径平均值分别约为(0.87±0.14)cm;(1.4±0.48)cm,后者较大(p<0.05)。两组平扫时密度平均值分别约为(30±6.04)Hu;(27±12.56)H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动脉期两组相对强化值和绝对强化值平均值分别约为(0.85±0.08),(0.9±0.28);(163.94±15.45)Hu,(177.3±63.89)Hu;两组差异均无意义。静脉期两组相对强化值平均值分别约为(1.02±0.21),(0.88±0.17),增生组较大(p=0.011)。两组绝对强化值平均值分别约为(201.10±39.43)Hu,(154.38±27.78)Hu;同样是增生组较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增生组均未见包膜,与周围腺体分界不清;乏脂腺瘤组中21例可见包膜。(2)两组病变能谱衰减曲线均呈下降型,动脉期两组曲线相差无统计学意义,而静脉期结节增生组曲线均位于腺瘤上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结节增生组的静脉期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乏脂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期无意义。(4)ROC曲线分析得出:静脉期的绝对强化值的AUC值为0.825,以167.15Hu为阈值时,灵敏度为0.773,特异度为0.808;静脉期相对强化值的AUC值为0.696,以1.00为阈值时,灵敏度为0.636,特异度为0.846;静脉期IC的AUC值为0.829,以2.45mg/ml为阈值时,灵敏度为0.636,特异度为0.885。静脉期NIC的AUC为0.841,以0.51为阈值时,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69。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及mono plus技术所得到的能谱衰减曲线和liver VNC技术测得的静脉期的IC和NIC有助于结节增生与乏脂腺瘤的鉴别,虽然根据结节病灶的静脉期强化的程度以及包膜情况,也能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但静脉期的NIC具有更高的AUC值,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