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探讨益气通阳汤治疗CITP的临床疗效;分析CITP患者治疗前后的多层次相关指标(包括细胞亚群、血小板相关抗体等)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明确益气通阳汤治疗CITP的作用环节及疗效机理,进一步完善益气通阳汤临床研究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造福于CITP患者。2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就诊的CITP患者共31例。治以益气通阳汤(太子参、炒白术、土茯苓、炙甘草、桂枝、白芍、锁阳、仙灵脾、川草薜、巴戟天、蒲公英、金银花、生姜、大枣,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后期跟踪观察3-6个月,评价长期疗效及监测病情。每个疗程开始和结束前记录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计数,评价临床疗效。每个疗程开始和结束前记录PAIgG、PAC3、总T细胞、总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γδT细胞、非HLA依赖细胞毒T细胞、CD4+/CD8+、 Thl、Th2,分析益气通阳汤治疗CITP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7例,检测上述指标,进行比较。3结果3.1血小板计数变化初治plt计数33.77±20.69;第一疗程plt计数44.97±55.89,第二疗程plt计数52.61±65.23。与初治相比,第二疗程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5)。第一疗程患者共31例,显效3例(9.67%),良效1例(3.22%),进步10例(32.25%),无效17例(54.83%),总有效14例(45.16%)。第二疗程患者共31例,显效4例(12.90%),良效7例(22.58%),进步7例(22.58%),无效13例(41.93%),总有效18例(58.06%)。3.2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初治症状积分21.48±11.83,第一疗程症状积分14.55±11.14,第二疗程症状积分9.84±8.48。第一疗程较初治、第二疗程较第一疗程、第二疗程较初治的证候积分均明显减低(P<0.01)。第一疗程患者共31例,临床痊愈3例(9.67%),显效5例(16.12%),有效8例(25.80%),无效15例(48.38%),总有效17例(51.83%)。第二疗程患者共31例,临床痊愈3例(9.67%),显效13例(41.93%),有效9例(29.03%),无效6例(19.35%),总有效25例(80.64%)。与第一疗程相比,第二疗程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3.3免疫指标变化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治疗前PAIgG、PAC3、CD3+cD4+CD8显著升高(P<0.05),CD3+CD4+CD8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第一、第二疗程CD3+CD4-CD8-、CD3+CD4+CD8-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第二疗程后PAC3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PAigG经治疗后虽然明显改善,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第二疗程中PAC3较初治组显著降低(P<0.01);第二疗程中CD3+CD4-CD8-γδT细胞较初治组显著降低(P<0.05);第二疗程后Thl表达较初治组显著降低(P<0.01)。第二疗程无效组的CD3-CD19+,总B细胞较有效组显著降低(为P<0.05)。3.4Th1、Th2表达分析与初治相比,第二疗程后Thl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第一疗程的14例有效病例中,Thl优势占28.57%,Th2优势占14.29%;在第二疗程的18例有效病例中,Thl优势占16.67%,Th2优势占16.67%。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第二疗程的Thl表达与初治相比显著降低(P<0.01),同时Th2的表达与初治相比升高(P<0.05)。而这两个变化,在无效组中并没有显现出来。3.5PAIgG、PAC3分析在初治31例患者中,PAIgG阳性者18例(58.06%),PAC3阳性者15例(48.38%);第一疗程后的31例患者中,PAIgG阳性者18例(58.06%),PAC3阳性者10例(32.25%);第二疗程后的31例患者中,PAIgG阳性者22例(70.97%),PAC3阳性者4例(12.9%)。与初治相比,第二疗程的PAC3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第一疗程后PAC3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显著,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PAC3显著升高(P<0.05)。第二疗程后PAIgG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显著,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PAIgG显著升高(P<0.05)。4结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益气通阳汤能够促进血小板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小板水平,且能够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治疗效果也会提高。CITP患者确实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益气通阳汤能够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及恢复免疫耐受,且安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