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但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却使得人们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产生了变化。自19世纪70年代,人们将研究的重点从教转化为学,除此之外,学习策略也从宏观转向了微观。在70年代早期,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Rubin对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Huang and Van-Naerssen (1987) and Wenden (1986)也研究发现,学习不成功者使用的学习策略确实少于学习成功者。除此之外, Vann and Abraham (1990)也发现学习不成功者虽然也不乏策略使用频繁者,但是却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使用这些策略。对于听力理解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少。近期,Jiang Zukang自1994年致力于听力策略的研究。Zhou Wenjing (2002)对目标作了长达6周的实验,将目标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两组,结果发现控制组对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明显高于非控制组。Cheng Jitang调查了记忆策略与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2002); Wang Ruijun and Mei Deming对认知策略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做了研究。因此,论文在讨论了语言学习策略,听力理解策略的定义,分类和相关的研究近况之后,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40名本科生学习策略和听力理解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差异与偏好以及听力理解过程中策略使用频率,明确了策略培训的方向和内容,并试图在本研究中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策略上的差异究竟大不大,在那些策略上存在着差异?第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策略上有那些偏好选择?第三,听力理解策略中,被中国学生高频率使用的策略有哪些?以上的问题的研究方式是调查问卷和测试。第二语言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包括19个问题,包含了听力理解中的19中学习策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47个问题,涵盖了6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补偿策略和交际策略。最后应用社会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首先是对40名调查者进行了英语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大学成绩分为两组:高分组和低分组,每组分别为20人构成。最后用SSPS分析数据。数据分析分为四步:第一,用百分比分析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第二,用描述性统计列出各项变量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第三,通过分析,检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联系以及排列各项策略最终选择高频率策略。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出:通过在句子中应用新单词以便于记住词汇;通过声音和图像帮助记忆词汇;通过词汇书记忆词汇;常常复习课文;善于总结阅读与听的信息;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从这些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高些,在使用社会策略上略低,两组在情感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此外,对学习者听力理解的策略的调研分析中,得出在《二语听力理解策略表》所列的二十项听力理解策略中,可将它们的使用情况分为高,中,低,零频率四个等级。其中,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以及认知策略中的推测,联想和小结被划定为高频率使用策略。根据频率的基本原则,高频率策略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策略,所以应该是学习者听力理解培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