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胶质瘤是血管生成最丰富的肿瘤,因此成为抗血管生成研究的理想靶肿瘤。目前国内外进行的抗胶质瘤血管生成研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皮下胶质瘤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ad等用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脑胶质瘤和皮下胶质瘤,两者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表明皮下胶质瘤模型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脑胶质瘤。另一方面,对血管生成抑制剂疗效反应的活体观察一般都采用体积变化这一指标,而体积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疗效的早期判断难以实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X-刀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肿瘤等病变的治疗技术,作为脑胶质瘤的追加治疗方法得到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但治疗后肿瘤大小变化有很大的差异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疗效评价方法,Giannopoulou等研究发现X-刀治疗能抑制血管生成,这使得活体观察肿瘤血管的早期改变以判断疗效成为可能。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是利用快速成像序列检测对比剂首次通过兴趣区时所引起的信号改变,从而计算出病变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本课题旨在在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内皮抑制素和X-刀治疗前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对比研究,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早期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探讨X-刀治疗胶质瘤的病理机制以及内皮抑制素和X-刀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右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复制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接种胶质瘤细胞后第15天,分别予以X-刀治疗(n=6,单次照射,中心剂量25Gy)或重组人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5mg·kg-1·d-1,n=6;10 mg·kg-1·d-1,n=6;和20 mg·kg-1·d-1,n=6:共7天),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6)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hr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灌注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处理,计算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和最大信号下降百分比(SRRmax),求出各参数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之比Q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值,观察治疗后Q值的变化,并与肿瘤的生长抑制率或荷瘤鼠存活期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所有接种大鼠均有脑胶质瘤生长,肿瘤呈类圆形,接种后第15天平均肿瘤-体积为 75.33土18.48mm\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 22.8士3.2天,第 22天平均肿瘤体积为 575.50士 103.70op3。 内皮抑制素治疗组治疗期间无一死亡,治疗结束时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29% 土3.410,53.77%士7.08o和 59.46%士3.20%,但停药后 72hr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期 24.2士 0.4天。H种剂量内皮抑制素治疗 48hT后 QtoBV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23.82%士 7.32%;47.71%土7.94%和 51.38%士5.12%,QsR。m。下降率则分别为 22.88%土3.77%, 42.43%i 7.110和 42.88%f 5.96%,Q值下降百分比与肿 瘤生长抑铝率密切相关 (Nrosy。0.86,rQs皿m。=0.81,P<0.of)。 X-刀治疗组大鼠平均生存期 26.3土 1.0天,治疗后 48hr Q。附和 Qs删。下降率分 另为 35.79%13.38%和 26.of%土 3.94%,Q汇av的下降百分比与大鼠生存期密切相关 (r二0.82,Pwto.05),而QsRRmu的下降率与大鼠生存期间无显著相关性(r=0.77,Pt>0.05)。 结论 内皮抑制素和X-刀治疗均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脑胶质瘤的肿瘤血管形成、 减少肿瘤血流灌注,抑制肿瘤生长或延长生存期。 研究首次证实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大鼠脑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价中 具有重要价值,MR PWI应该成为胶质瘤患者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早期随访、优化 治疗方案和预测愈后的有效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