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怒江州属于“三区三州”特殊贫困地区,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段,近年来大力发展脱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建设,受制于区域内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形条件,迫使当地不得已在古堆积体缓坡平台上进行开发利用,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当地多雨的气候条件,许多古滑坡堆积体复活,灾害多发,严重影响着基础设施的使用、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以怒江州泸水市为研究对象,围绕研究区防灾减灾需求,采用无人机、InSAR、钻探、物探、数值分析等技术,对区域内堆积体类型、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利用InSAR技术对研究区内的隐患点进行识别,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重点分析了两处典型堆积层滑坡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对强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怒江流域泸水段堆积体从成因类型上可以分为:滑坡堆积体、崩塌堆积体、残坡积堆积体、冲洪积堆积体;从空间分布上可以分为:河谷地带(包括河床及河谷斜坡地带)和断裂构造带附近。(2)通过调查统计,基本查明了怒江流域泸水段堆积层滑坡孕灾地质条件。滑坡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一般发生在坡度15°~35°的范围内;坡高在0~50m发育的滑坡最多,约占总滑坡数的50%;较坚硬片麻岩、变粒岩岩组与较坚硬玄武岩夹碎屑岩岩组范围内滑坡较为发育,占总量的41.5%;滑坡发育与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分布于沿怒江两岸的水土流失区域;堆积层滑坡距离断层越近,滑坡数量增多,58.6%的滑坡发育在距离断裂600m以内的范围内;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明显,距公路100m以内的滑坡发育比例可达56%。(3)开展基于InSAR和高分辨率影像的堆积层滑坡综合遥感识别,结合野外调查,共识别出31处滑坡隐患点,主要分布于怒江两岸和怒江断裂带附近,其中,未在地质灾害数据库新识别滑坡隐患点8处,为地方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4)重点分析了庄房滑坡和欧姆拉滑坡形成过程与成因机制,基于Midas软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变形迹象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