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空间范畴在语言中的诸多表征及其产生的理据,就现代维、汉语空间范畴表达进行了横向共时对比与阐释,研究中倾向于现代维语空间范畴表达的描写和解释。在对空间概念及空间范畴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范畴化理论,把空间范畴划分为形状范畴、方位范畴、位移范畴三个子范畴,针对不同子范畴的属性特点描写维、汉语表达形式上的异同并作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论文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和任务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维汉空间范畴表达研究综述”。就目力所及范围的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汉语空间范畴表达研究无论在研究范围、研究视点、研究方法还是理论借鉴及发展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丰厚成果,呈现出了多元、系统的研究局面。相较而言,现代维语无论是从单语还是从维、汉语对比的角度针对空间语义范畴进行研究的成果都极少,而且研究范围狭窄,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方法传统,将空间语义范畴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宏观、整体研究的成果还未见到。因此,本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三章“空间的含义和空间范畴的分类”。从普通生活中对“空间”的认识着手,感识其复杂性;从不同视域看“空间”,它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概念,也可以是心理世界、语言世界的概念;从语言同认知、现实的关系看,语言空间和物理空间因认知主体的参与而有了联系,物理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心理空间是认知主体对现实物理空间能动加工的结果,语言空间是心理空间的语言化形式。在上述认识基础上,运用范畴化理论,把空间范畴划分为形状范畴、方位范畴、位移范畴三个下位范畴。第四章“维汉空间范畴表达手段对比”。通过考察维、汉两种语言中的各种空间表达手段,将其分为同名异值、同名异质、异名同质三组,并加以对比分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后两组:一组是维语方位名词和汉语方位词,一组是维语空间后缀和汉语空间介词。说它们典型,是因为:前者从名称上看似区别不大,实则在属性、功能上多有错合;后者从名称看似完全不同,但在属性、功能上却具有诸多本质上的一致性。第五章“维汉形状范畴表达对比”。主要就形状表达进行了维、汉语对比。通过考察,我们发现,除了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表达物体几何形状意义的词汇,量词、方位词、空间介词、动词等也可表达事物的点、线、面、体等空间形状意义。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量词和方位词均与物体的空间性密切相关,二者是使无界事物有界化、使虚体事物物体化从而具有空间性的语言手段。但维、汉两种语言中语码选择和编码方式不相同。第六章“维汉方位范畴表达对比”。重点考察了维、汉语空间方位表达的典型形式——空间短语。从空间短语的组构要素看,维语空间后缀是空间短语必有的、强制性要素,具有突出的类型特点,汉语处所词具有类型学意义。从空间短语的标引手段看,维语主要通过名词后附的空间义位格后缀来标引,汉语主要通过空间介词和方位词标引。从空间方位成分和谓语的位置看,维语是前置型,汉语是前后并存型。从空间短语的结构类型看,维语空间短语主体上属于“方位成分被吞并”型,汉语主体上属于“介、名、方分立”型。此外,维汉语空间表达中都存在方位词隐现情形,但两种语言中的隐现机制不同。第七章“维汉位移范畴表达对比”。重点考察了维汉空间位移的表达。借鉴Talmy位移事件框架语言类型分类观点,分析了维、汉语位移动词词汇化模式及其语言类型特征;物体物理空间位置变化的句法表现是位移动词要求相应的处所角色论元,它们是位移体空间运动的参照,对比分析了处所格的维汉语表现形式及其标引手段;位移事件类型不同,表达形式也不同,对比分析了维汉语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第八章“结语”。总结全文,提出了论文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