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导电材料的SMA感应热自愈合特性及其路面抗滑特性早期演变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交通日益高速的发展,在保证我国道路具有流量大、速度快、轴载重等特点的前提下,必须更加注重道路的安全性能。其中,作为道路主体性能之一的抗滑性能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新建道路开放交通后,沥青路面会在车辆轮胎的持续作用下不断受到冲击和磨耗,表面沥青薄膜脱落后,车轮的磨耗作用会把暴露在道路表面的骨料逐渐破坏和磨光,从而导致路面抗滑性能衰减下降。同时,在车辆荷载及气候环境的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出现各类早期裂缝,如不及时维修养护则裂缝会快速发展,破坏路面使用性能。
  电磁感应加热沥青混合料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路面养护方式,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能够快速且多次修复路面早期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SMA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常采用的路面类型,具有耐磨抗滑、高低温稳定性好、密实耐久以及抗疲劳等诸多优良性能,其材料结构组成特殊,价格昂贵,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养护具有极高的经济性。但是感应加热修复路面时对路面抗滑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针对SMA路面裂缝电磁感应热自愈合技术及其抗滑特性早期演变规律的研究尤为紧迫。
  本文以中国波兰科技合作委员第39届例会交流项目《掺导电材料的SMA感应热自愈合特性及其路面抗滑特性早期演变》为依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SMA路面的自愈合性能及电磁感应热技术对路面早期抗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常规SMA混合料和掺导电材料的SMA混合料进行级配组成设计,各项性能指标均通过检测。
  基于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对SMA混合料常温下的自愈合特性进行研究。采用“疲劳—愈合—再疲劳”的试验思路,设置疲劳加载控制点,通过计算愈合前后疲劳加载次数的变化率,发现SMA混合料在常温下的自愈合能力较弱。
  基于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和弯曲试验,对掺导电材料的SMA混合料自愈合性能进行研究。分别采取“疲劳—愈合—再疲劳”和“断裂—愈合—再断裂”的试验思路,引入电磁感应加热技术促进沥青混合料自愈合修复,分别以疲劳寿命和弯曲断裂强度为指标,来评价SMA混合料自愈合情况。结果表明,疲劳寿命愈合率和弯曲强度愈合率均有较高水平,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能有效提高SMA混合料自愈合能力。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对SMA混合料早期抗滑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对SMA混合料试件进行加速加载磨耗试验,分别用铺砂法和摆式仪对路面的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进行测量,采用非线性指数Asymptotic函数模型拟合,得到拟合方程式,相关系数大于93%,从而得到了SMA路面抗滑性能衰减曲线;然后分别对3种磨耗程度的SMA路面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后发现,其抗滑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着对SMA混合料进行不同时间的感应热修复,确定了基于抗滑性能的最佳加热时间;最后通过对感应加热过的SMA试件继续磨耗作用后发现,电磁感应热修复不会影响SMA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演变规律和衰减终值。
其他文献
在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物质绿色纺织品是现下研究的热点,目前生物质纤维及纺织品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课题以聚乳酸纤维(简称PLA)和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简称PHBV)共混的双组份纤维(PHBV/PLA纤维)为研究材料,首先对纤维的微观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回潮率、摩擦、卷曲等基本性能和热学性质、抗菌特性做以研究;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纤维性能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在各个领域已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让人们对帐篷的紧急需求日益增长。现今篷盖织物所采用的纤维原料、基布组织结构和后整理加工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其产品很多,包括军用帐篷、救灾帐篷、施工帐篷和结构大篷等。本课题旨在研究开发出一款集高强、耐久、阻燃为一体的军用篷盖织物。  高强聚乙烯纤维是一种高性能
学位
新闻是人们获取最新消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既要承载对事件活动的报道,同时又要刻画人类的心理活动。作为给大众传递信息的桥梁,新闻在传递信息时,同时也影响着读者的价值观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语言本身并非是一种透明的媒体。通常情况下,新闻语言的深层含义可以反映报道者的不同立场。新闻语篇,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这是因为新闻语篇包含并反映着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学位
现代纺织中,纺织新材料的研发,特别是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和使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纺织材料的概念。细菌纤维素纤维(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作为一种优异的天然纳米纤维生物质材料,克服了纳米纤维制备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难题,目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基于细菌纤维素纤维的储能材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
本课题结合湿化学在材料涂覆(或涂层)应用中的特点,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TiO纳米溶胶,并在芳纶纤维上形成抗紫外光老化涂层,以缓解芳纶的紫外光老化性。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TiO纳米水溶胶制备及TiO性能特征测试和纤维表面的TiO涂层对缓解芳纶纤维在280~320nm紫外波段的光老化降解作用两个方面。全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用钛酸丁酯作前驱物,水作溶剂,盐酸为胶溶剂,冰乙酸为络合剂,制备稳定的TiO水溶
学位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手段,UMAR反应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处理造纸、制糖等工业废水中。固定化的颗粒污泥具有高效的产甲烷活性,废水的组成与浓度对UMAR反应器的性能及厌氧颗粒污泥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论文研究了Ca2+对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UMAR)的影响及产甲烷菌的分离。  (1)采用MHS-GC技术测定了有机负荷和Ca2+对厌氧颗粒污泥产沼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容积负荷的增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中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山岭、丘陵地带,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必然涉及道路边坡工程。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道路能否安全运营,因此道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降雨是导致道路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者聚焦于此,探讨降雨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大多忽略了孔隙气体的影响。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忽略气体影响可能会高估入渗到边坡内部的雨水总量,进而低估边坡
学位
在地形地貌复杂的西部山地和丘岭地区,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以及改善城市空间利用,常采用“挖高填低”的办法,形成大量由开挖所得土石混合料直接回填的深厚填方场地。嵌岩桩因其具备控制地基沉降的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在该种场地工程中,填料的自身固结沉降会对桩基产生可观的负摩阻力,可能造成桩基变形过大、桩身破坏以及桩端地基屈服等问题,而桩-土石混合料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也有别于素填土地基和软土地基等桩-土体系,目前针
学位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推进,为了构建通达的交通系统,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网络,越来越多的设计和建设已延伸至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高海拔地区。然而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差异性较大,气候条件特殊,高海拔低压缺氧环境下车辆的综合性能降低,驾驶者容易产生高原反应,驾驶操作行为迟缓,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高速公路的设计时对线形指标值的选取必然与一般平原地区有所区别。然而现有的公路规范和标准是根据一般特征为依据编制的,使设计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