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效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近年来,评估生态系统固碳不仅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还能够表征生态系统对碳排放的承载力,因此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储量的影响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固碳提供参考。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受政策调控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土地流转速度较快,由此引发生态系统固碳变化较为明显。因此,评估雄安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意义重大。本文以雄安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研究,建立了不同地类植被和土壤碳库,对雄安新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固碳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
  (1)利用影像分类法揭示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来研究雄安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角度来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现出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上升,湿地与耕地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林地由全区域零星分布于发展为东北部集中连片分布,而建设用地基于原有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进一步向四周扩张的现象。
  (2)利用INVEST模型分析雄安新区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基于土地利用和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估算碳储量,探讨其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划分碳汇区、碳源区和碳收支平衡区。29年来,雄安新区碳储量累计增加了44×104MgC。其中,耕地、湿地的碳储量呈现出下降的状况,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的碳储量则处于不断上升的状况。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比较显著。最为明显的是较高值的栅格面积由零星分布发展到东北部的集中连片分布。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固碳能力有所提升。
  (3)结合土地利用与碳储量时空分布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固碳的关系
  在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机制的影响时,主要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来进行。结果表明:不同地类的固碳能力大小与碳密度值之间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碳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不同地类之间的相互流转。
  (4)依据生态系统固碳规律提出生态型城市土地利用措施
  雄安新区尚在建设之初,应不断恢复湿地,促进原生植被的生态恢复,加强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林地面积,合理规划新区及其周边建设用地,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保证耕地数量,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综上,雄安新区碳储量累计增加了44×104MgC,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显著,区域固碳能力整体有所提升。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类之间相互流转,固碳能力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密切。据此,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调整雄安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为雄安新区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var.chinensis)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叶形狭长优美,花淡雅清香,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颇具观赏价值。目前中国水仙的颜色单一,只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使得中国水仙的观赏价值和产业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展中国水仙花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中国水仙花色改良具有极大的意义。前期研究发现缺乏花青素是导致中国水仙花色单一的重要因素。花青素为类黄
学位
本文以白茶为供试材料,通过化学成分测定、感官审评,研究了白茶不同泡次茶汤内含物溶释及其与感官审评因子优劣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在供试白茶中含量较高,分别达到46.18%~47.70%、16.59%~17.46%、7.89%~8.07%,儿茶素组分中EGCG、ECG含量较高,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65.33%~67.54%、17.09%~21.08%,氨基酸组分中The
学位
本文以“黄旦”品种为试验材料,首先筛选茶树栽培方式: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然后利用人工气候室,系统研究茶树GA对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的响应规律,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茶树G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与叶片光合特性、茶树生长的相关关系,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处理30d,水培茶树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成熟芽叶占发芽总数的比率分别是基质培的3.58倍、7.90倍、6.80
学位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是从茶的叶、梗或茶的其它副产品等经过分离纯化而得到的多糖类物质。茶多糖粗品是含多糖、蛋白以及矿物元素等物质的混合多糖。本研究以乌龙茶和红茶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萃取、亚临界水萃取两种新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BBD)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相结合对
学位
“机器替人”的加工模式是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颗粒型乌龙茶尚未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的关键点是包揉环节,包揉作用机理的挖掘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是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深刻认识乌龙茶包揉力作用机理,科学掌控新包揉设备的工艺技术参数,确保新包揉设备发挥正面效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论文在对乌龙茶包揉力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自动包揉机工艺参数优化试验,同时对比了颗粒型乌龙茶不同造型方式(速包+平板包揉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由多酚类物质经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的水溶性有色氧化产物,为红茶色素(以下统称茶色素),包括茶黄素(Theaflavins,TFs)、茶红素(Thearubigins,TRs)、茶褐素(Thearubigins,TBs)等。本研究以红茶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萃取、亚临界水萃取两种新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BBD)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espon
学位
硼(B)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广泛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茉莉酸(JA)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分析甘蓝型油菜响应缺硼的蛋白质谱和拟南芥响应缺硼的转录组时,均发现JA在植物应对缺硼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理解植物中JA参与缺硼响应的生理分子机制,我们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在
学位
辣椒连作产生的土壤障碍是制约其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醋液和生物炭作为活性炭制造的副产品,将其和有益菌复配后应用丁具有连作障碍的农田,可实现农、林业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本研究以活性炭的副产品木醋液、生物炭以及前期筛选的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BX1和草酸青霉菌HB1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木醋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其次,探索了木醋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壤盆栽试验
畜禽粪便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甚至严重超标,长期在农田中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大量累积,被植物吸收利用后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降低畜禽粪便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达到安全合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文以猪粪为原料添加不同物质进行好氧发酵,研究猪粪肥、炭基肥、沼渣肥和炭混肥在我国几种典型土壤(潮土、黑土、红壤、水稻土)施用后,重金属Cu、Zn、Cd、Pb在土壤-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快速获取土壤盐分含量、特征及时空演变信息可以为农作物有效土层盐渍化的改善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滨海平原区盐渍土特性,选取黄骅市作为研究区,以OLI/Landsat-8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将短波红外波段引入到传统的植被指数和盐分指数中,并分别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型指数;针对植被、盐分两方面的传统指数和改进型指数,分别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盐分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