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的社会救助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好社会救助的民生兜底保障功能,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经途径。特殊救济对象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对他们的社会救助是保障他们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的社会救助经过了1978年至2002年前的摸索发展阶段,及2002年之后的不断完善阶段,已经形成了以基本生活补助和各类专项救助为主要内容,以救助金为主要救助形式,各类补贴、粮油帮困卡、心理救助等为补充救助形式的社会救助模式。目前特殊救济对象的社会救助保障了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救助内容逐渐丰富、救助资金投入越来越多、救助行为也逐步趋向规范化。
  对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的社会救助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是寻找为特殊救济对象提供精准救助服务的方法,实现救助需求与目标的最佳匹配,为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的贫困问题提供借鉴;理论意义是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救助体系,对我国的社会救助理论进行补充。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定量分析法,对掌握的文献、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社会排斥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正义的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对上海市社会救助的发展过程和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社会救助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的救助内容、救助形式以及模式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通过对救助现状的研究分析可知,目前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的社会救助仍存在普遍生活水平不高、医疗和照料问题、救助时程较长和心理救助欠缺的问题,通过对救助对象的年龄及制度现状进行分析,预测对象在未来会产生因为一部分救助群体消亡后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和一部分救助对象退出后的制度衔接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救助投入的不足、社会救助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社会救助技术陈旧和忽视救助需求的多样性。
  为了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笔者对世界劳工组织统计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法国、日本、巴西三个国家的社会救助经验进行了探讨。通过总结国外救助经验,联系国情实际,提出了解决上海市特殊救济对象救助问题的五项建议,分别是完善资金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的救助目标框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革新社会救助技术、发展多样化的救助方式。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施技术变革势在必行,而企业进行技术变革的前提往往是开展研发活动。装备制造业也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了重大机遇。探讨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及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
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开发行业最重要的税种之一。2016年5月1日起,房地产开发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营改增”给房地产开发业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增值税,它还使土地增值税的税收制度和征管发生了重大变化,也给税务机关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带来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没有做好风险管理,会积聚巨大的税收风险,危害国家税收权益。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了“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中税务机关面临的税收风险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肢体或者精神障碍,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而残疾人就业更是面临着多重障碍。残疾人就业救助是我国残疾人保障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促进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权利,推进社会和谐安定。而纵观目前的残疾人就业救助工作广泛存在精准性不足,个性化缺失,就业救助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因而本文聚焦精准就业救助,构建分析框架深入研讨残疾人就业救助的过程性、动态性精准。  上海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