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的规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进入一个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资本在其全球化发展中,既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又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问题,例如导致资本流入国经济泡沫化、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等等。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发生货币危机为止,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其中的规模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于这些国际的国内经济规模而言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些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在一定时期内支援了流入国经济的增长,弥补了资本资源的稀缺,但是也引起了一些不良的后果,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刺激了这些国家的国内总需求,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过热;其次当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还没有作好准备的时候,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也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变得较为脆弱。鉴于大量资本流动可能对国内经济与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政府显然应当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和控制方式,避免危机的产生。本文正是要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分析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10年的这段时间,国际资本流动对东南亚经济稳定的影响,从国际资本流入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冲击的传导路径出发,分析针对传导路径的不同环节可以选择的相应得稳定性宏观经济政策,并结合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政策效果进行评述,从而得出宏观政策方面的一些启示。
第一章主要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关理论、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介绍了国际资本流入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从成因和特征两分面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影响一国资本流入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一种为内部因素,一种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对资本流入起拉动作用,一是强调本国资产在回报率、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通常与本国政策有关。危机前东南亚经济增长迅速,劳动力廉价以及拥有未充分开发的庞大消费市场,创纪录的高储蓄率,稳妥的经济政策,出口带来的为数可观的资产净值,这些都对资本流入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个内部因素则是这些国家自身存在的扭曲因素。扭曲的产生,既和“先天不足”有关,也和政府干预有关。而政府干预往往是因“先天不足”而不得不为之。“先天不足”是指经济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法制不完善、政策不透明、其他制度建设滞后等等。政府干预形成的扭曲,是制政府为了实现既定发展目标而对经济进行管制(比如资本管制、利率管制)、干预(信贷窗口指导、救市等)以及参与(比如国家直接参与建设投资等)所造成的。如果这些扭曲所导致的风险主要由国家来承担,那么就会存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一方面是高增长带来的高收益,另一方面是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风险下降,这样的扭曲就成为外资流入的诱因。外部因素对资本流入起推动作用,包括国际利率的回落和工业化国家资本市场的低收益,通过分析资本流动的原因,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预测资本流动的趋势,从而有效地控制资本流动的风险,减少资本流动给经济带来的不稳定。第二节从外债情况、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三个方面来分析东南亚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总的说来,规模是空前的,1987年至1994年年底,东南亚国家资本净流入增长了34倍以上。在流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中,证券资本的增长最为引入注目。国际证券投资净额从80年代的年均18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180亿美元。第三节谈到了东南亚国家吸引资本流入存在的失误,一是政府对资本流入导向失控,对外资出资比率没有任何限制,导致股票、证券等虚拟资本投资比例过高,外国短期资本流入过多。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而那些基础技术密集型产业所需资金奇缺。二、引进外资的结构失衡,在所利用的外债结构中倾向于利用流动性较高的短期贷款和金融投资,直接性的建设投资和中长期贷款比重较低。短期外债被大量用来炒房地产、股票,所形成的泡沫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在经济项目的赤字打击下,金融危机最终爆发。
第三章着重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东南亚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既有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又有对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还有对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宏观影响,再重点分析其对通货膨胀、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影响。第一节谈到了资本流动对宏观稳定的冲击。大量资本流动必然对国内经济与金融体系产生冲击,从而给宏观政策与经济稳定带来严峻挑战。总的说来冲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资本流入会引起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其传导机制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大量资本流入——对本币需求总量增加,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大量买入外币引起外汇储备增加,投放本币一一在没有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或者对冲不充分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加——货币总量增加(M2增加)——国内总需求增加——最终引起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另一方面资本流入会引起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上升,从而给经济稳定带来严重挑战,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第二、三、四节分别从三个角度即国际资本流入与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一系列危及宏观经济稳定的消极后果:包括通货膨胀、实际汇率升值和经常项目的恶化。
第四章提出了针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稳定性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首先文章从蒙代尔——弗来明模型出发,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问题和有效性问题,然后围绕国际资本流入到最终引起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的传导机制,针对该传导路径的不同环节,提出了可能选择的稳定性宏观经济政策,并且结合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这些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评述
在结论部分,作者在分析东南亚国家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强调各类政策的搭配使用,政府应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中选择最优的政策搭配,以加强干预政策效果,减少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2、政策出台的先后顺序也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政策顺序有利于化解资本流入带来的某些风险。在资本流入的早期,对冲以及资本管制是比较有效的,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对冲成本不断提高,资本管制的效力削弱,这时就需要实行灵活的名义汇率政策。3、宏观调控应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资本管制和冲销干预都可以称作是数量型调控,在短期内有效,长期看来存在问题,所以要向价格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汇率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