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适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未来国民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人们有这样的共识:师资的质量是保证课程改革成效和新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的因素,因为,良好的课程改革构想要靠教师来具体落实。而事实上,目前的教师水平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实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然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话题——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假如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话,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长的专业化程度决定一个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专业性很强的变革,而变革需要专业化的领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如: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而这一切又引发了另一个更加核心的概念:校本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校本管理要成功实施必须依赖于校长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变革,而变革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更需要的是领导。是否能有效实施领导取决于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个学校的管理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的文化引领转变。而这也需要校长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也呼唤专业化的管理时代的到来。 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程度相比,我国中小学校长还处于准专业的状态。校长的素质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本文作者以江苏省苏州市WZ区为例,阐述了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介绍了有关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