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歧义消解的ERP对比研究——来自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证据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词性不同,汉语同形异义词可以分为同词性歧义词(比如“台风”)和不同词性歧义词(比如“制服”)。歧义消解的研究主要探究词频和语境在歧义消解过程中的作用,尽管研究不少但结论不一,主要分为两大类:模块论和相互作用论。对于不同词性歧义词不仅语义语境,可能句法语境也会影响歧义消解的过程,但这方面研究不多,且结论有分歧。目前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问题,老年人的语言研究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对老年人歧义词消解过程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在前人对歧义消解的研究基础上,将老年人和年轻人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解决如下两个问题:(1)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汉语歧义消解上是否出现年龄差异?(2)汉语歧义词消解过程支持是模块论还是相互作用论?句法语境在歧义消解过程中是否起作用?
  本研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以老年人和年轻人为对照组,把同词性歧义词放入语义语境偏向低频或高频的句子中,把不同词性歧义词放入语义和句法语境都偏向低频或高频的句子中,并利用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组平均分析和个体差异。组平均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同词性歧义词消解,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低频条件下都引发了负波,即N400成分,说明尽管语境信息偏向低频意思,但是词频影响了歧义的消解,说明歧义消解过程是相互作用过程;此外,老年人比年轻人的N400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老年人加工更加困难;且出现了大脑分布差异,年轻人习惯用左脑进行这部分加工,老年人习惯双侧加工。在650ms-900ms的时间窗口,年轻人在低频条件下引发了更明显的正波,即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成分,而老年人不仅LPC不明显还延迟到了800ms-900ms,这说明老年人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利用额外资源如注意力分配和记忆力对比过程来加工出现了的消解困难。对于不同词性歧义词,年轻人没有出现明显的ERP成分,老年人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较小的N400成分和延迟的LPC成分,对比同词性歧义词消解说明句法语境信息可以促进歧义消解过程。此外,个体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强,阅读时间长的老年人波幅跟年轻人相似,而认知能力和智力不影响歧义消解过程。
  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老年人和年轻人大体上在歧义消解过程存在差异:年轻人更多使用左脑进行加工而老年人习惯进行双侧加工;老年人在歧义词激活过程会比年轻人更困难,而且后期不能充分利用额外资源比如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分配进行歧义词的消解。但是工作记忆强,阅读时间长的老年人表现跟年轻人相似。此外,本实验结果支持歧义消解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且句法语境信息可以促进歧义过程的消解。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概念隐喻理论由上世纪Lakoff与Johnson提出,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从源域到靶域的映射,更多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体验、感知、想象及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选取《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这两个中美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以BeltandRoadInitiative,BRI等跟“一带一路”相关的词语为关键词,在官方网站搜索相关新闻报道,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建立语
学位
通过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本文试图探究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利用语境信息进行语义加工时的脑神经机制差异。根据语义加工理论,语义加工的方式可分为融合性加工和预测性加工。融合性加工是指随着信息呈现而进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预测性加工是指先于信息呈现而进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前人的研究表明,年轻人在进行自然阅读时更倾向于采用预测性的加工方式,而老年人在加工语义信息时更倾向于融合性的加工方式,但是这一结论
学位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的杰出作家,是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学术界对该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本书通过对哈克和吉姆历险之旅的描述,不仅表现了马克·吐温高超的幽默技巧,更表达了他对文明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现实原则”以及“死亡本能”理论来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书的内涵,揭示其中的幽默并深入探究幽默背后
学位
在语篇理解中,时间连词在标记事件顺序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时间信息可以通过时间连词“之前”“之后”来衔接,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语义学假说中的真实性和象似性认为“之前”比“之后”更难加工,而单词极性假说和基于使用频率的假说认为“之后”比“之前”更难加工,跨文化假说则认为英汉母语者的时间认知不同,英语母语者多使用“自我在动”的隐喻,而汉语母语者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因此,关于“之前”是否
学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作为加拿大拥有文学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她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她的小说融入了其绝妙的写作技巧,展现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而总是引起激烈的社会讨论。《最后死亡的是心脏》是阿特伍德的第十六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阿特伍德描绘了斯坦和查梅因这对夫妇的生存以及他们在康西里恩斯城的生活,反映了两人在失序的环境下迷失的爱。  本论文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和叙事学的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