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装备服役年限的增长和实战化运用水平的提高,间歇故障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日益成为影响装备服役安全和任务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间歇故障瞬变、随机、持续时间极短等特性,检测与诊断定位难度极大。论文在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下,针对电子设备的主要间歇故障类型—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深入分析其间歇故障机理,开展间歇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机理针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装备服役年限的增长和实战化运用水平的提高,间歇故障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日益成为影响装备服役安全和任务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间歇故障瞬变、随机、持续时间极短等特性,检测与诊断定位难度极大。论文在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下,针对电子设备的主要间歇故障类型—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深入分析其间歇故障机理,开展间歇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机理针对电子设备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机理不明确、间歇故障参数特性认识不清晰的问题,采用理论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间歇故障机理分析。首先分析板内连接结构特性,重点针对DIP(Dual Inline-pin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和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两种封装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焊点裂纹对间歇故障电参数特性的影响,探究引起间歇故障的物理原因。而后综合间歇故障复现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封装模式下焊点间歇故障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特性。(2)间歇故障测试通路分析与检测针对板内连接环节众多、连接结构复杂的问题,为以较少的测试通路覆盖板内多个连接环节,提高测试效率,提出了基于电路网络模型的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测试通路分析方法和基于正交网络结构的多路间歇故障并行检测方法。首先根据板内电路的物理结构特性,建立了直流激励下的电路网络模型,采用路径边权值和描述电路网络模型中连接型间歇故障的数目,然后基于图搜索算法得到不同测试通路所覆盖连接型间歇故障数目,选取代价最小、效果最优的测试通路。进一步为实现电子设备中多路间歇故障的同步并行测试,研究了基于正交网络结构的多路间歇故障并行检测方法,采用网络结构与定位算法实现了间歇故障发生通路的定位。最后采用多路间歇故障模拟开关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正交网络结构的多路间歇故障并行测试方法有效可行。(3)焊点间歇故障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针对间歇故障动态特性不清晰问题,为进一步确定连接型间歇故障所发生的具体焊点,进行了焊点间歇故障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首先重点针对SMT和DIP两种典型焊点封装模式,结合焊点连接部位结构特性,构建了两种类型的焊点间歇故障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间歇故障特征频率,开展扫频振动实验,表明间歇故障特征频率与焊点封装模式密切相关。最后,考虑间歇故障过程中刚度的动态变化特性,仿真分析焊点间歇故障的随机动态特性,建立间歇故障参数与焊点连接部位刚度的关联关系,为下一步间歇故障定位判据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间歇故障信号特征分析的诊断方法针对电子设备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定位问题,基于上述间歇故障参数特征与封装模式密切相关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间歇故障信号特征分析的诊断方法。首先将间歇故障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间歇故障信号小波系数矩阵。然后,考虑到间歇故障的非平稳特性,充分综合间歇故障信号时域和频域信息,提出了基于小波时频熵的焊点间歇故障诊断方法。最后,应用仿真和实物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提出的间歇故障诊断方法有效可行。论文针对电子设备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定位问题,在深入分析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机理的基础上,从间歇故障检测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电路网络模型的间歇故障测试通路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正交网络结构的多路间歇故障同步并行检测方法。另一方面,从间歇故障诊断定位角度,构建了典型封装模式焊点连接间歇故障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间歇故障动态特征,提出了基于小波时频熵的焊点间歇故障诊断方法,实现了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的诊断定位。上述研究成果为解决电子设备板内连接型间歇故障检测与诊断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领域的学者们可以使用越来越复杂的模型来模拟流体的流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数值模拟计算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对于需要先将结果数据保存在硬盘中再读取出来进行可视化的传统后处理方式来说,是很难克服的I/O瓶颈。在大规模高性能计算中,超级计算机虽然可以快速地产生和处理大量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基于观测的多目标跟踪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中高机动性目标的观测难度增大,传统的基于数据关联技术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已经很难获得质的提升。因此近年来由随机集(Random Finite Set,RFS)理论发展出的有限集统计学(Finite Set Statistics,FISST)成为了多目标跟踪领域新的研究方向。由于
随着现代控制论、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等技术的发展,无人作战飞机(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UCAV)的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不仅能在复杂的未来战场执行侦察、预警等任务,还能执行需要高度协同的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打击敌方地面或海上关键目标、拦截敌方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甚至参与空战等任务。为实现以最小的作战成本获得最大的作战收益的目的,需综合考虑UCAV及武器的性能
利用机器人执行搜索救援和反恐排爆等危险任务,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提高作业效率。由于任务环境复杂多变不可预知、且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地形并存,要求机器人具备全地形的快速高效通过能力。然而,移动机器人的通过能力与速度效率之间往往不可兼得:仅具备轮、履、腿三者之一的传统机器人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因为运动模式单一而不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将轮、履、腿三者组合的多运动模式机器人虽然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但是结构复
当今软件规模和复杂程度日趋增加,提高软件的可信性已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在国防、金融、医疗等安全攸关领域。许多安全攸关软件,一般与数学和物理模型紧密关联,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大量数值计算。因此,对程序的数值缺陷和性质进行分析和验证,对于提高安全攸关软件的可信性尤为重要。抽象解释是一种通用的抽象近似理论,它为程序语义的抽象和推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在程序分析与验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在以维持统一时间、空间为目的的天基传感网中,卫星子系统的时空系统基准维护具有重要而基础的作用。利用星间链路进行星间精密测距的卫星协同定位,可以让整个星座即使在没有地面支持的情况下长时间地维护一个可用的时空基准,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和战略价值。由于卫星运动模型的非线性性,传统的协同定位理论和分析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卫星协同定位的性能和误差演化特性,制约了卫星协同定位的发展和研究。此外,要在实际中实现卫
核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遥感影像分析等众多领域。核学习通过隐式映射把原始数据投影到高维空间(甚至是无穷维),然后通过核技巧将在原始空间线性不可分数据映射为在核空间线性可分。单核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选择一个适用于数据表达的核参数,从而提高核学习的性能。单核学习虽应用广泛,然而它却不能很好的处理具有多源异构特征的数据。多核学习通过融合一组基核巧妙的使用数据的多源异构特征来提高学习
总线式控制系统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军民装备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基于实时以太网通信链路的总线式控制系统已成为当今工控系统发展的主流。而国内关于此类系统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整体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随着高端装备对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运行安全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突破实时以太网分布式架构中的系统任务调度、多节点高精度同步以及总线通信安全等核心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涉
在进入智能化社会和物联网普及的今天,传统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在存储墙问题和功耗问题的制约下已无法满足高性能低功耗计算的需求。为弥补传统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不足,研究人员提出了存储计算融合的新模式,其中包括类神经计算和逻辑计算。忆阻器的出现使存储计算融合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基于忆阻器的存储计算融合被广泛研究。忆阻脉冲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忆阻器的类神经计算的一种模式,具有类生物性和超低功耗的优势,是目前的研
无源定位跟踪技术利用截获的辐射源发射的信号来确定该辐射源的位置和速度,自身不需要发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提升探测系统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近年来探测、侦察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各种无源定位跟踪体制中,基于测向的无源定位跟踪技术利用辐射源来波到达角实现对辐射源的定位跟踪,在单站及多站组网观测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但是,在超视距观测和异步观测多目标跟踪场景,传统的测向定位跟踪技术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