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理论对英语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义研究——以Come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各种语言中,而且一直是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研究的焦点。由于传统语义学主要强调语义分析,忽视了人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多义词的生成机制和本质研究较少,因此对一词多义现象缺少足够的解释力,且不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掌握多义词。相反,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认知能力,认为概念获得意义是基于人类与客观世界互动体验的结果,而且认知观重视体验性、隐喻性和无意识性。这种认知观的出现,帮助了人们对词汇的理解。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之一,原型范畴理论强调一个范畴有原型和边缘成员,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家族相似性,其中原型最容易被认知和理解。语言学家认为该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在语义范畴系统,一个多义词就是一个语义范畴,其中心意义被视为原型,延伸意义被视为边缘成员,这些意义构成多义词的语义范畴网。  选取英语动词Come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多义研究常以英语名词和小品词为主,但对动词的多义研究相对较少。动词在英语语法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视为句子的骨干成分。Come作为一个基本动词与小品词有许多不同的搭配,相应地产生复杂的意义,因此,动词Come具有研究的价值。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试图分析英语动词Come及其短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本研究有关Come的数据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Come在此数据库中有66068个相关语料,本文随机选取500个作为初始数据。通过语料分析,将选取的语料对应13个义项,确定其核心意义或原型意义,再对延伸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得出Come的语义范畴图。研究表明:(1)在Come的13个意义项中,其原型意义为“来(到某地/某人身边)”,这个意义与其他12个意义存在家族相似性;(2)基于意向图示,原型意义通过隐喻和提喻两种认知模式扩展到其他意义。  本文试图解答Come的原型意义如何延伸出其他次要意义,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多义动词及其相关短语搭配。本研究也体现原型理论对语言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
其他文献
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以语言学为基础,认为翻译应该以原文为中心,译者的地位低于原作者。因此,译者主体性一直被学界忽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发展方向的转变,译者主体性也越
在众多的女性主义作家中,艾丽丝·沃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她没有像别的女性作家那样,只是一味地要求反对父权制。沃克指出美国黑人妇女面临更多的困境,因为她们除了要反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