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根据2022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我国食管癌每年新发病例25.3万,为第六高发的恶性肿瘤类型,死亡率高居第五位,死亡病例为19.4万。食管癌根据组织学特点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占比高达90%以上。位于闽粤交界处的潮汕地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3290);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0KCXTD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根据2022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我国食管癌每年新发病例25.3万,为第六高发的恶性肿瘤类型,死亡率高居第五位,死亡病例为19.4万。食管癌根据组织学特点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占比高达90%以上。位于闽粤交界处的潮汕地区,特别是南澳岛,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食管癌发病隐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就诊时基本已进展至中晚期,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因此探索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对于食管癌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癌症的演变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步骤渐进的过程,除了宿主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暴露等因素外,微生物的致癌促癌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课题组前期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及16srRNA测序对食管癌变相关微生物进行筛选,发现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中间普氏菌的丰度逐渐上升,提示中间普氏菌可能通过感染食管上皮发挥致癌促癌作用。中间普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绝对厌氧菌,与慢性牙周炎、急性坏死性牙龈炎、坏疽性口炎、妊娠期牙龈炎等炎性疾病密切相关,而中间普氏菌与食管癌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中间普氏菌与食管鳞癌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初步探索中间普氏菌对食管鳞癌细胞系的黏附、侵袭作用及其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细胞转录水平变化,为后续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中间普氏菌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细菌样本:中间普氏菌标准菌株(ATCC25611)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细胞样本:人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KYSE520购自上海吉凯基因生物技术公司,食管永生化细胞系NE6为香港大学曹世华教授馈赠。方法(1)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用于观察中间普氏菌对食管鳞癌细胞系的黏附、侵袭情况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情况。(2)免疫荧光:用于检测中间普氏菌感染后食管鳞癌细胞8-OHdG、γ-H2AX、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3)CCK8:用于检测中间普氏菌感染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活力变化情况。(4)转录组学测序:用于检测中间普氏菌感染对食管鳞癌细胞基因转录水平影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受影响的主要分子信号通路。结果(1)通过中间普氏菌与食管鳞癌细胞共培养,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发现,中间普氏菌可黏附于细胞表面,进一步导致胞膜内陷,接着细菌可完全侵入细胞内,并且能够分裂增殖;宿主细胞可见细胞膜孔洞形成、微绒毛稀疏、细胞胞质空泡形成、线粒体肿胀和嵴型改变。(2)通过将中间普氏菌与食管鳞癌细胞共培养,观察到共培养感染组细胞8-OHdG入核表达;γ-H2AX表达上调,由核内散在表达变为灶状表达。中间普氏菌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3)转录组测序发现中间普氏菌感染后食管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17个,通过KEGG分析后发现可显著富集到NF-κB信号通路,免疫荧光发现中间普氏菌感染后食管鳞癌细胞NF-κB p65分子入核表达。结论中间普氏菌感染食管鳞癌细胞后能黏附和侵入细胞,并在胞内分裂增殖,引起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
其他文献
<正>“绘画”是人类最古老的标记与表达方式之一,在最早的文字诞生之前,人类祖先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美术与人类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发展变化的需要,社会越来越重视提升人们的核心素养。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是通过主题单元整合进行知识的教学,通过鲜明的主题将知识串联成体系,记忆更加
目的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综合征(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adenitis,PFAP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儿童时期相对常见的周期性发热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周期性发热,伴咽炎、淋巴结炎、阿弗他口炎等症状之一,病程长短不一,可为数月或数年不等。急性起病,伴发热,热峰高(体温多为39℃以上)特点,发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迅速增长,每年新发病例也不断升高,并没有随着医疗技术提高而改变。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相关研究也很多。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缺氧应答调控因子,是缺氧条件下维持氧稳态的关键性物质。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内存在缺氧细胞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易发生远处转移,主要是缺氧的存在能使肿瘤细胞的一些基因表达增加。HIF-1α在这
【背景及目的】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特征是胆红素清除不足,导致粘膜、皮肤和器官中胆红素异常沉积。重度的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可引发胆红素脑病以及核黄疸,导致听力损失、脑瘫和精神发育障碍。识别和评估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对降低严重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遗传因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
研究背景: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心脑血管疾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脂肪从头合成(De novo lipogenesis,DNL)是指机体将糖类转化为脂肪酸,并进一步合成三酰甘油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动物肝脏和脂肪组织,有研究表明,在NAFLD患者的肝脏中DNL过程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此外,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
我国资本市场虽经过三十余年的蓬勃发展,新股IPO高抑价率异象依然长期存在,这既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对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一级市场资源配置、二级市场价值投资引导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进一步制约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形成负反馈循环。为更好地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筹集资金,科创板应运而生,其更具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安排不仅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
目的脱髓鞘疾病中,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障碍会导致髓鞘再生失败,引发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常伴有免疫反应的发生。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炎型(M1)小胶质细胞和抗炎型(M2)小胶质细胞对少突胶质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方法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白介素-4(Int
目的:寻找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重要功能蛋白,对该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验证,以及初步探索该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综合分析GEO数据库GSE57630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食管癌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DAVID网页工具、Veen图、GEPIA分析工具、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后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再经过PPI网络互
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几年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也屡屡发生,其中证券服务机构违法违规现象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在证券发行阶段,证券服务机构与投资者间不存在直接法律关系,故不对投资者承担违约责任,只为其虚假陈述行为造成的损害与发行人一同向投资者承担侵权责任。虚假陈述行为由多个主体协作实施,决定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是典型数人共同侵权行为。证券服务机构主观过错为故意的,与信息披露义务人构成关联共同侵权行为
自2001年中国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以来,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成为了资本市场重要投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突破国家经济发展瓶颈的利刃。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让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上市公司作为经济转型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