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寄生线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生物,可侵染果树根部,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斑驳、长势逐渐衰退,严重时甚至造成植株死亡,是影响果实品质、产量的重要因素。2020~2021年,以新疆特色果树香梨和无花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集了新疆不同地区香梨根际土样62份和无花果根际土样63份,分离其中的线虫,依据线虫形态和分子特征对土样中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线虫的种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
【基金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环境(人才、基地)建设专项项目“新疆特色果树病害标本库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编号:PT1911),课题主持人:李克梅教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寄生线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生物,可侵染果树根部,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斑驳、长势逐渐衰退,严重时甚至造成植株死亡,是影响果实品质、产量的重要因素。2020~2021年,以新疆特色果树香梨和无花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集了新疆不同地区香梨根际土样62份和无花果根际土样63份,分离其中的线虫,依据线虫形态和分子特征对土样中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线虫的种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从新疆香梨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10种植物寄生线虫,分属于2目8科9属,其中,小杆目有7科8属9种,分别是:环科,轮属,畸形轮线虫[Criconemoides informis(Mcoletzky,1922)Taylor,1936];纽带科,螺旋属,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onicus Perry,1959)、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1893)Sher,1961];纽带科,盘旋属,Rotylenchus rhomboides n.sp.;短体科,短体属,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Rensch,1924)Filipjev&Schuurmans Stekhoven,1941];垫刃科,丝尾垫刃属,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Brzeski,1963)Lownsbery&Lownsbery,1985];真滑刃线虫科,真滑刃线虫属,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滑刃线虫科,粗针属,次薄滑刃线虫[Robustodorus subtenuis Cobb,1926(同物异名:Aphelenchoides subtenuis Cobb,1926)];根结线虫科,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e White,1919)Chitwood,1949];矛线目有1科1属1种:长针科,剑针属,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 Lordello&Da Costa,1961)。(2)从新疆无花果树根际土壤样品中鉴定出8种植物寄生线虫,均隶属于小杆目,分属于5科5属,分别是:纽带科,螺旋属,双宫螺旋线虫;刺科,居中属,短齿默林线虫[Meloidogyne brevidens(Allen,1955)Siddiqi,1970];垫刃科,丝尾垫刃属,普通丝尾垫刃线虫;真滑刃线虫科,真滑刃线虫属,燕麦真滑刃线虫;根结线虫科,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1949)、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Treub,1885)Chitwood,1949]、佛罗里达根结线虫(Meloidogyne floridensis n.sp.)。(3)新疆不同地区香梨根际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在香梨树根际,真滑刃属为优势属,燕麦真滑刃线虫为优势种;丝尾垫刃属、螺旋属和滑刃粗针属为常见属,短体属、根结属、盘旋属、轮属和剑属是稀有属。新疆不同地区香梨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市香梨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最高,为3.11、1.93;轮台县和温宿县香梨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丰富度指数(SR)相对较高,为0.72、0.71;轮台县香梨根际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最高,为0.96。(4)新疆不同地区无花果树根际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群落多样性同样存在差异,在无花果树根际,优势属为真滑刃属,燕麦真滑刃线虫为优势种,常见属为:丝尾垫刃属、根结属、螺旋属,稀有属为居中属。新疆不同地区无花果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疏勒县无花果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均匀度指数(J’)最高,为1.90;温宿县和洛浦县无花果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丰富度指数(SR)相对较高,为0.73、0.60;阿图什市、库车县无花果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多样性指数(H’)及成熟度指数(PPI)相对较高,分别为2.39、2.38及0.79、0.78。研究结果明确了新疆特色果树香梨和无花果树根际植物寄生线虫种类与分布情况,为研究两种果树线虫病害的危害及风险评估及其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是一个巨大威胁。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HCC显得非常重要。指导教师前期工作证实了一种广谱抗菌老药-硝呋齐特(Nifuroxazide)具有一定的抗HCC作用。然而,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很多,单一药物的疗效也受到了很大制约,为此,越来越多的联合方案被用在了临床肿瘤治疗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肝脏疾病,其中半数以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中国,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血小板在维持肝脏稳态以及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不仅参与止血,活化的血小板还能产生细胞因子以及通过其负责的信号通路与肝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这些研究提示,血小板在肝癌发
天津地区按“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原则,加快推进“煤改电”项目建设。自2016年,天津市电力公司投资136.32亿元,大力开展“煤改电”改造项目,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特别是在淘汰污染大、效率低的产能方面有很大作用。众所周知“煤改电”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将居民用户厨灶、取暖和工业锅炉中的使用煤炭改为应用电力,因此实施“煤改电”工程的主要对象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是“煤改电”工程实施后,如此规模
瓦斯灾害是制约深部矿井低渗透高瓦斯煤层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瓦斯进行有效预抽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准备环节,提高瓦斯预抽效率最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外力使煤岩产生新裂隙或拓宽原生裂隙来增加煤层透气性。本文采用机理分析、相似数值仿真及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液态CO2相变气爆有效致裂半径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期通过优化影响参数扩大气爆能量影响范围,强化瓦斯抽采效果。本文通过对液态CO2相变气
背景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的脑部肿瘤,约占原发性脑部内肿瘤的80%左右,恶性程度高,其患者平均生存期约为14~15个月。由于手术等原始的治疗手段很难完全切除,治愈率较低,常常需要辅助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法。然而,它们的长期使用将造成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导致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7,ATG7)是细胞自噬的关键蛋白,在多种细
背景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flora)是生物体胃肠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生物体的生理、生化、病理和药理过程,最近几年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非常容易引起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优势的变化。在年龄、饮食、滥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肠道敏感菌群被抑制,菌群调节失去平衡,进而诱发疾病。据有关文献报道,食用性酵素不但是生物机体中的生物催化剂,能够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
背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是治疗ACL损伤的常用手术方案。对于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疼痛和粘连的问题,临床可采取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MWM)和Maitland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Mulligan MWM结合被动和主动活动成分,并无外力和运动量上的分级,相比之下,Maitland
背景正常细胞通过葡萄糖代谢产生ATP为细胞提供能量。而在肿瘤细胞中,无论细胞内氧气量如何,细胞更依赖于糖酵解途径为细胞分裂供能,这种现象被称为瓦氏效应。同时肿瘤细胞还依赖线粒体进行新陈代谢,特别是谷氨酰胺酶分解代谢谷氨酰胺生成ATP和乳酸。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是谷氨酰胺分解的关键酶,将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酸再通过三羧酸循环进一步分解代谢产生ATP,GLS高表达对于肿瘤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职院校教师体系之中,这些朝气蓬勃又带着浓厚时代气息的青年教师为高职院校的师资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事业和实现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现状来看,来自工作、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冲击着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幸福感受。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重新审视青年教师群体的工作幸福感
作为理论力学专题内容,机械振动体现了对运动学和动力学内容的综合运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趣味性。介绍了利用MATLAB求解振动微分方程的方法,提出了在上机实践课中引入图形交互界面制作环节,让学生直观理解阻尼和激振力对振动的影响,并在界面制作与操作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机械振动知识的兴趣,达到了虚拟仿真课程的教学效果。依托交互界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隔振和减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