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核浮游生物分布广泛,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和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显微观察和分子技术,主要选取南海北部、南海中南部区域的典型站位,开展了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夏季,选取南海中部和南部4个典型站位进行相关研究;冬季,选取南海北部2个站位进行相关研究。  浮游植物镜检结果发现硅藻是多数站位的优势类群,其中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和根状角毛藻(Chaetoceros radicans)分别是J47、ZX14和ZX48站位的优势种。  通过对所有样品进行DNA提取、使用1对通用引物进行真核生物ITS1-5.8S-ITS2-28S rDNA区域扩增、克隆、测序;共获得534条克隆序列,并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238条序列与Metazoan相邻近,296条序列与藻类、纤毛虫及放射虫相邻近。并通过序列比对和添加代表性参考序列。研究表明,表层水体中真核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后生动物(Metazoans)、囊泡虫总门(Alveolates,包括纤毛类、甲藻和未培养海洋囊泡虫)、绿藻门(Chlorophyta)、不等鞭毛门(Stramenopiles)、定鞭藻纲(Haptophyceae),以及“蓝色水域”所特有的有孔虫的Polycystine类群。  在南海北部区域,近岸ZX14站位显微检测和分子技术结果相一致,确认该水域发生细弱海链藻水华;在吕宋海峡附近站位,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绿藻和囊泡虫总门类群为优势群体,并检测到黑潮指示种之一——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bergonii)。南海中南部区域,囊泡虫总门(Alveolates)类群是该区域的最主要的优势类群之一。  本研究利用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对南海部分海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构成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南海海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匹诺曹:哇啦啦,哇啦啦,大家来说成语啦!耶!快来看看,今天有哪些朋友来分享他们的哇啦——  出发了,我垂头丧气地在前面带路,因为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钓鱼。来到河边,一看到河,许多人就“哇”地叫了起来。奶奶家的河全是污水河,散发着一股恶臭。哪像这里山清水秀,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随处可寻呢?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嘛!我的心情稍稍好转了些。  (马逸群《国庆乐事》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5
在初中英语教学组织的过程当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够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能够强化学生们学习动机和学
期刊
该文利用加拿大MEDS提供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分析研究了全球大洋上层海流特征.统计得到空间分辨率为2°×2°(部分区域为1°×1°)的全球流场、涡动能场和温度场,流场的散
1.1研究对虾的遗传多样性目的和意义.社会的发展已使人们认识到保护人类懒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因此,鉴于对虾进化关系、种质资源保护和对虾养殖生产等各个方面需要,RAP
学位
黄河三角洲前沿发育了宽广的潮滩,形成了各段相异的复杂的形态学体系.它们的特征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把一些明显的形态显示综合起来做比较形态学分析表明,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
DNA突变和重组是微生物适应不同环境并推动生物进化的两个重要途径。DNA突变包括单个或多个碱基的改变、缺失、重复或插入。重组则包括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如噬菌体的整合
海洋中的人为放射核素137Cs主要由大气核试验和核事故产生,大气核试验以及美国太平洋核试验场的输入则是海洋中Pu的主要来源,海洋中137Cs和239+240Pu得到广泛探讨,常被用来评估海洋污染状况和示踪海洋过程。渤海作为中国内海,目前关于水体中137Cs只有零星的报道,而对水体239+240Pu的活度更是未见有研究涉及,所以渤海放射性核素137Cs与Pu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白。因此本研究以辽东湾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