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遗传性缺陷。在众多的耳聋基因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占人类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的一半以上。对Connexin26导致耳聋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尤其是病理形态学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的耳蜗细胞出现的超微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由于Connexin26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发病机制。方法:将Cx26 loxP/loxP与foxgl-cre转基因小鼠进行杂交,获得Cx26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Foxgl-Cre cCx26ko条件性敲除小鼠,简称为cCx26ko小鼠),与野生型小鼠(WT)进行对比。分别取出生后第8(P8)、10(P10)、18(P18)、30(P30)、60(P60)、90(P90)、120(P120)、180(P180)天cCx26ko小鼠各2只,360天cCx26ko小鼠1只作为实验组。同时取出生后第10、18、30、360天正常野生型小鼠(WT)各2只作为对照组。分离出耳蜗标本,先制作半薄切片定位,再行超薄切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片。主要观察耳蜗毛细胞、支持细胞及血管纹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1.cCx26ko小鼠耳蜗于出生后P8天Corti隧道形成不充分,Nuel间隙部分形成;P10天Corti隧道及Nuel间隙明显变窄小;P18天Corti隧道及Nuel间隙消失。内外柱细胞微管P10天时数量开始减少,P18天cCx26ko小鼠内外柱细胞微管明显减少,P30天内柱细胞微管接近消失。2.cCx26ko小鼠内毛细胞P10天时仅见少量空泡;P18、P30天内毛细胞内的溶酶体数量增加,线粒体肿胀;直至P60天时,细胞变形,并有大量空隙出现;至P180天,内毛细胞内出现大量溶酶体,线粒体肿胀,细胞核体积缩小。外毛细胞P10天体积增大,细胞胞浆较丰富,并见空泡吐出现象;至P60天外毛细胞出现溶酶体异常,表皮板变薄;P90天细胞退变坏死。3.P180天cCx26ko小鼠耳蜗Hensen细胞区出现小胶质样细胞,认为是一种损伤后活化并参与清理、修复的支持细胞。4.血管纹各细胞在早期未见异常;P120天起出现溶酶体增多,P180天见巨大吞噬细胞,P360天见色素颗粒。结论:cCx26ko小鼠早期Corti器及内外柱细胞的发育异常,可能是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推测毛细胞的变性凋亡是细胞代谢异常、能量物质缺乏的结果;后期在Corti器出现了小胶质样细胞,在血管纹出现巨噬细胞,其功能主要是清除细胞碎片,与损伤后的组织修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