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项目中不断应用,建筑项目中的数据共享、管理等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BIM成为建筑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途径。BIM应融合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过程,从建筑设计到建筑修建以及后期运维阶段等。在建筑生命周期中,项目合作方经常依据不同领域需求从BIM模型中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的数据进行高强度的合作,但随着模型数据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版本管理系统已很难支持BIM应用现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BIM版本管理机制以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协同工作。同时BIM发展的现阶段缺乏对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设、运维等阶段,统一的平台或系列使用工具,如何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也成为目前BIM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为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中数据交互的协同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BIM子模型的分布式版本控制框架,实现了分布式版本控制支持。建立了基于操作追踪的版本控制机制,通过记录用户对模型的操作,对操作序列进行叠加、逆反以实现版本跟踪;构建了相互耦合并独立工作的子模型层,不依赖于全局模型,实现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需求子模型的版本控制;构建了分布式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分布式情况下子模型与全局模型的协同工作。该系统已在开源BIMServer平台上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子模型支持、版本同步的响应时间、资源占用和网络传输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其次,为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模型统一,提出了一种运维阶段基于BIM的建筑设施状态检测机制,实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设施状态识别,实现BIM对建筑生命周期中运维阶段的支持,实现BIM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通过对YOLO算法增大池化层维度的矩阵、增大学习率以及改变批大小三个方面改进,实现降低模型训练以及识别的时间,降低模型对硬件资源的需求,而后基于Tensorflow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实现。利用建筑设施图像对建筑设施状态进行判断,有利于在运维阶段问题出现时能够准确地进行问题定位,减少在传统运维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有利于提高BIM模型在建筑生命周期的使用效率。最后,为实现项目模块的资源隔离以及快速部署,构建了基于容器的项目部署方案。通过对项目代码与容器运行环境的打包、整合,实现Docker容器与项目模块的绑定,实现服务物理资源的隔离。通过使用Rancher容器编排环境,实现集群下服务滚动升级和在线扩容等功能。基于容器的项目部署方案有利于细化服务粒度、集群物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提高系统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