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版本协同及生命周期维护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项目中不断应用,建筑项目中的数据共享、管理等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BIM成为建筑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途径。BIM应融合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过程,从建筑设计到建筑修建以及后期运维阶段等。在建筑生命周期中,项目合作方经常依据不同领域需求从BIM模型中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的数据进行高强度的合作,但随着模型数据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版本管理系统已很难支持BIM应用现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BIM版本管理机制以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协同工作。同时BIM发展的现阶段缺乏对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设、运维等阶段,统一的平台或系列使用工具,如何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也成为目前BIM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为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中数据交互的协同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BIM子模型的分布式版本控制框架,实现了分布式版本控制支持。建立了基于操作追踪的版本控制机制,通过记录用户对模型的操作,对操作序列进行叠加、逆反以实现版本跟踪;构建了相互耦合并独立工作的子模型层,不依赖于全局模型,实现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需求子模型的版本控制;构建了分布式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分布式情况下子模型与全局模型的协同工作。该系统已在开源BIMServer平台上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子模型支持、版本同步的响应时间、资源占用和网络传输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其次,为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模型统一,提出了一种运维阶段基于BIM的建筑设施状态检测机制,实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设施状态识别,实现BIM对建筑生命周期中运维阶段的支持,实现BIM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通过对YOLO算法增大池化层维度的矩阵、增大学习率以及改变批大小三个方面改进,实现降低模型训练以及识别的时间,降低模型对硬件资源的需求,而后基于Tensorflow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实现。利用建筑设施图像对建筑设施状态进行判断,有利于在运维阶段问题出现时能够准确地进行问题定位,减少在传统运维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有利于提高BIM模型在建筑生命周期的使用效率。最后,为实现项目模块的资源隔离以及快速部署,构建了基于容器的项目部署方案。通过对项目代码与容器运行环境的打包、整合,实现Docker容器与项目模块的绑定,实现服务物理资源的隔离。通过使用Rancher容器编排环境,实现集群下服务滚动升级和在线扩容等功能。基于容器的项目部署方案有利于细化服务粒度、集群物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作为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风灾造成的灾害后果非常严重。我国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袭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历次风灾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损失是低矮房屋破坏造成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居住的环境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促进了房地产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产业对
研究目的:在医患暴力冲突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本研究聚焦综合医院急诊科这一高危场所,以科学方法编制医患暴力冲突先兆行为识别评价表,并根据评分实施分级预警,制定应对策略,达到标化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患暴力冲突处理流程的目的,提高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患暴力冲突的识别率及预警率,减少冲突发生率,通过一系列应对策略的改进,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实证依据,
花粉是植物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种质资源保存、交换及杂交育种的重要材料。自然条件下,油棕花粉寿命非常短,不利于自然授粉,也给人工控制授粉以及杂
海洋环境是一个相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复杂的海洋环境使得腐蚀问题也相对复杂。金属腐蚀损失严重,对舰船腐蚀的仿真关键是对海洋环境的仿真以及舰船腐蚀模型的仿真。为更真实的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功能各异的智能硬件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与物的连接提供了快速入口,智能家居领域便迅
一般电机常用的密封型式有骨架油封、V型轴封环和填料密封。对于轴承强制润滑的变频电机而言,由于处于频繁启停、正反转和高速等特殊工况,常用的密封型式使用效果欠佳。目前
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措施,目前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研究尚落后于工程实际。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
指纹识别技术已成为生物检测学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技术。当前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考勤、门禁、保险箱柜等领域中。本文将电源管理系统与指纹门禁系统相
成像光谱仪技术的出现,使遥感技术提供光谱特征信息的同时,也提供了空间特征图像,在此基础上,高光谱遥感图像因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光谱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