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瑰宝,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成为指导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的经典。有人这样评价道:孙子和孔子一样有永恒的智慧,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垄断。《孙子兵法》在国际上享有如此盛誉和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它的翻译是分不开的。迄今为止,已有近30种文字的各种译本问世,然而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文化差异的原因,各种译本总是存在着一些误译现象。一般而言,这些误译是由译者语言能力不足或者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缺乏造成的,然而在一些特例中,我们惊讶的发现有些误译是译者故意造成的。为了深入理解这些误译现象,将研究的重点仅仅停留在语言因素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将它置身于更宽广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就这点而言,文化误译的研究颇具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孙子兵法》诸译本中的各种错误译例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文化误译这一现象。阐释学对于研究翻译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阐释学的诸多概念如“前理解”,“视域融合”和翻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阐释学认为“先行具有”,“先行看见”,“先行把握”构成一个人的“前理解”,并且深刻影响到他的文本诠释方式。同时原文视域和阐释者的视域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也必定会产生分歧和冲突。正是在阐释学视角的观照下,本文探讨了误译现象的不可避免性,并对误译进行了分类: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同时产生以上误译问题的原因也从这一视角得到了研究。通过阐释学视角观照的文化误译研究,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明晰。文化误译的研究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认识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必要性和规定性翻译方法的不足,这对于打破“忠实”“对等”长期以来对翻译的束缚,排除“源语中心论”的消极影响,实现翻译研究向描述性方法的转变有着相当的价值。同时,对文化差异的关注也有助于文化交流并促进文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