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地方自治是指在单一制国家或者联邦制下各州之内,一定地域内的全体居民组成地方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的监督下,通过民主的方式自主地组织自治机关和处理本地方公共事务的政治制度。地方自治的主要着眼点是在单一制政治体系内部如何保障地方自治权的问题。相对于国家或州而言,地方通常处于弱势的地位,故为维持政治体内部纵向权力关系的平衡稳定,对地方自治权的保障十分必要。但这种保障并非没有限度,其对地方自治权的伸张不能触及国家统一的底线,也不能挑战整体法律秩序,也即保障地方自治权必须在尊重单一制政治体系的前提下进行。因而,国家需要设置必要的对应制度,.也即地方自治监督制度,以防范地方自治的制度风险。地方自治监督是指国家和上级自治团体对地方自治团体办理自治事项和执行委办事项所实施的监察、督促作用。地方自治监督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监督的主体、对象、手段、原则和争议解决等。地方自治监督既有消极防御的功能,即预防违法行为和排除违法状态;·也有积极促进的功能,即引导和帮助地方自治团体提高自治能力,促进地方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地方自治监督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整体法律秩序、平衡不同地方发展、提高地方行政效能、保障私人权益、防止地方自治恶质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自治监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展了成熟的制度实践,如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的地方自治监督制度即各有特色。总体上看,英美法国家以成熟的住民自治为特色,其地方自治监督以立法监督为主,但行政监督也有强化的趋势。而德、法等大陆法国家和地区则更注重团体自治,其地方自治监督建立在公法人制度基础上,监督方式上以行政监督为主,但司法监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盟立法、《欧洲地方自治宪章》和其他国家条约等都对地方自治监督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按照监督对象的不同,地方自治监督可以分为地方自治立法权的监督和地方自治行政权的监督。地方自治立法权被称为“地方自治核心领域之核心”,自治立法权的行使主要表现在自治条例、自治规则、委办规则等抽象性规范的制定方面。地方自治立法权除要遵循各种内部、外部和适用上的界限外,还要服从来自地方居民、公众舆论、国家和上级地方自治团体等方面的监督。从监督机关角度看,地方自治立法权的监督主要表现在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两个方面。行政监督又分地方自治立法程序中的监督、地方自治法规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以及监督机关通过裁决争议的监督等。司法监督在英美法国家表现为对地方法规的司法审查;在大陆法国家表现为地方自治法规的行政诉讼;在有成文宪法的国家还表现为对地方自治法规的违宪审查。地方自治行政权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地方自治团体直接促进居民福利的行政活动,也包括其为维持自身存在而对组织、财政等行政事务的处理。按照监督机关的不同,地方自治行政权的监督也主要有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两类。国家和上级行政机关对地方自治行政行为的监督手段主要有针对地方行政作为之撤销、变更、废止和停止执行,针对地方行政不作为指代行处理等。此外,地箱治监督还表现为对地方自治团体组织、财政等行政事务的监督,如对地方民选公职人员的监督、对地方公务员的管理、对地方借款的监督、通过拨款的监督、对地方支出的控制和审计监督等。在地方自治监督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之间,以及上下级地方自治团体之间难免会就监督措施是否合法、是否对自治权造成侵害等问题产生争议。地方自治监督争议的解决机制分为事前和事中的预防性措施,以及事后的救济机制两类。事前和事中的预防性措施如非正式的交流协商和正式的参与机制等。事后之争议解决机制又分行政内部解决和司法解决两类。行政内部解决机制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或诉愿,有些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处理自治监督争议,如日本的国家地方纷争处理委员会和自治纷争处理委员会。司法解决机制包括地方自治团体就监督处分提起的行政诉讼,或在监督措施涉嫌违宪时申请启动违宪审查程序,如德国的宪法诉愿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声请释宪”程序。域外地方自治监督制度的主要经验是其建立在分权制的基础上,并体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系统化和法治化特征。分权要求清晰地划定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各自的权限范围,并进一步对地方自治团体的事务进行分类,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地方自治监督制度。类型化要求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地方自治监督进行分类,并针对地方自治的不同活动和领域设置不同的监督措施和监督强度,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系统化是指通过整合利用多种监督手段,从整体上对地方自治团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以达到地方治理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实现地方自治监督的系统化运作。而法治化则主要体现在地方自治团体的法人化、地方自治监督权的法定化、地方自治监督程序的法治化和争议解决机制的法治化等方面。与域外地方自治监督相似,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也要受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上级政府、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监督。其监督的方式包括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批准、备案和撤销,发布决定、决议、命令和指示供自治机关执行,受理对自治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总体上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监督制度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手段、争议解决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监督制度,应当从改革监督体制、完善监督机制和推进监督法治化三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