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素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改良材料,其具有经济、环保、抗腐蚀性好等特点。在改良土的研究中,首次探寻木质素纤维对土体的工程特性的影响,旨为改良材料的研究推广提供参考。本文以贵阳红黏土为研究对象,考虑木质素纤维在三种养护龄期(0d、10d、30d)下七种纤维掺量(0%、0.5%、1%、1.5%、2%、2.5%、3%)的掺量效应与三种分层(一层、两层、三层)加筋等影响因素,通过密度、比重、界限含水率的物理试验、三轴压缩试验(CU)、标准固结试验,尝试性研究木质素纤维对贵阳红黏土物理性质、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研究分析其一维固结蠕变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黏土物理性质变化,其中对密度与比重最为明显;纤维中的白灰成分增加红黏土粉粒含量,对整个红黏土颗粒粒径级配的影响不显著;红黏土的液塑限随掺量增加而增大,总体上液限增值大于塑限,红黏土可塑性在一定程度得到增强,但从工程意义上看,纤维对整个红黏土的物理性质的影响不明显。(2)红黏土的黏聚力随掺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在减小的变化规律,内摩擦角基本不变,纤维量为2%为最优掺量,土体抗剪强度最高,木质素纤维掺量较小时(小于1%),纤维与土颗粒间的咬合力小于红黏土特有骨架勾结联结力,不能提高土体强度;最优掺量下木质素纤维在各围压下土体残余强度至少提高了29%,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木质素纤维红黏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属于典型的应变硬化型,各围压下掺量为2%时,主应力差的峰值均最大,且达到峰值强度后,仍保持较高残余强度;在相同的应力差条件下,纤维加筋土的应变明显小于天然红黏土,纤维加筋效果明显。(4)木质素纤维分层加筋红黏土,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黏聚力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分层加筋红黏土与未加筋红黏土内摩擦角相比变化并不明显,加筋层数为一层时,黏聚力最大,土体抗剪强度最大。围压低时,土体能保持较高残余强度;围压越高土体的残余强度降低越明显,总体上看,分层加筋方式不能改善土体强度与变形。(5)木质素纤维红黏土的压缩模量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掺量为2%时达到最大值,在不同的加压等级下,木质素纤维能有效提高土体的压缩模量;各掺量下木质素纤维红黏土的应变随固结时间与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各级固结压力施加60min后基本进入稳定蠕变阶段;木质素纤维能有效改变红黏土进入稳定蠕变阶段时的应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