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33及可溶性ST2(sST2)水平,探讨其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其病因分组,扩张型心肌病14例(DCM组),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组),冠心病心衰20例(冠心病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II级组14例,心功能III级组13例、心功能IV级组1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被研究者均记录所有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心衰组患者分别测入院时急性期和入院后稳定期(平均住院后7-14天)血清IL-33及sST2浓度;对照组仅测定入院时血清IL-33及sST2浓度。(1)比较心衰组急性期和稳定期与对照组血清IL-33及sST2水平;比较心衰组血清IL-33及sST2水平在急性期与稳定期前后的变化。(2)比较不同病因心衰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血清IL-33及sST2水平。(3)比较不同病因心衰组间急性期血清IL-33及sST2水平。(4)比较心衰组不同心功能级别间血清IL-33及sST2水平。(5)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sST2水平的相关性。(6)分析血清sST2水平与NT-proBNP、hs-CRP、NYHA分级、LVEF、LVEDD和LVEDS的相关性。(7)血清sST2与血浆NT-pro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结果:(1)心衰组急性期IL-33及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稳定期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ST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血清IL-33及sST2水平在急性期与稳定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病因心衰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血清sST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病因心衰组间急性期血清IL-33及sST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功能IV级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II级患者(p<0.01),高于心功能III级患者(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组血清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5)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33水平与sST2水平不存在相关性(r=0.052, p>0.05)。(6)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ST2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41,P<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60,P<0.01);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64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356,P<0.01)。(7)sST2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571-0.817,p<0.01),NT-pro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95%CI:0.000-1.000,p<0.01)。结论:(1)心衰患者血清IL-33及sST2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sST2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明显相关。(2)血清sST2水平与NT-proBNP、hs-CRP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3)血清sST2是诊断心衰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成为心脏超声和NT-proBNP补充手段,提高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并能预测心衰预后。(4)IL-33/ST2L信号通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干预此信号通路可能成为心衰的治疗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