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开发利用煤系气能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煤系地层施工安全、改善环境。现阶段我国对煤系气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而且对煤系岩石中的甲烷气重视度不够,在矿井瓦斯治理领域也普遍忽视煤层围岩中的含气量,由此导致某些矿井发生过岩石瓦斯动力灾害,还有煤系地层隧道施工中瓦斯伤人的事故记录。因此,重视煤系岩石中甲烷含气量已势在必行。随着煤层采深逐年下探,煤岩体系甲烷含量也在逐渐增大,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如何有效预测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利用煤系气能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煤系地层施工安全、改善环境。现阶段我国对煤系气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而且对煤系岩石中的甲烷气重视度不够,在矿井瓦斯治理领域也普遍忽视煤层围岩中的含气量,由此导致某些矿井发生过岩石瓦斯动力灾害,还有煤系地层隧道施工中瓦斯伤人的事故记录。因此,重视煤系岩石中甲烷含气量已势在必行。随着煤层采深逐年下探,煤岩体系甲烷含量也在逐渐增大,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如何有效预测煤及围岩中含气量,实现“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目标,是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导向。研究煤岩对甲烷的吸附特性是预测煤岩体系含气量的前提,而煤岩对甲烷的吸附特性取决于其微观组分和孔隙结构,阐明此影响规律能为今后在瓦斯治理和煤系气开采领域合理评估煤系地层中甲烷含量提供理论支撑。华晋焦煤集团沙曲一矿煤层具有低渗透、强吸附等特点,围岩多为复合岩层且有一定吸附性,煤岩体系中瓦斯含量较高且治理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取该矿井的3+4#煤及其顶底板、5#煤及其顶底板进行研究,借助工业分析、XRD分析和SEM-EDS分析讨论了六组样品的微观组分,借助扫描电镜、低温氮吸附和CT扫描研究了各样品的孔隙特征,采用高压容量法研究各样品的甲烷吸附规律,开展了煤岩体的微观组分、孔隙特征影响吸附特性的深层研究,揭示了煤层和围岩的甲烷吸附特性差异。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3+4#煤、5#煤有机组分含量分别为79.07%、84.18%,而四组岩样的无机组分含量均大于90%,因此煤样对CH4分子的亲和力要大于岩样。各样品的无机组分均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2)岩样的BET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均大于煤样,能为吸附甲烷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岩样的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略大于煤样,原因和黏土矿物含量高有关。(3)各样品中部分大孔、裂隙级孔隙的孔径分布和配位数分布特征类似,均呈单峰分布;各样品的平均孔喉比、平均迂曲度差异较小;3+4#煤的三维形状因子大于其余五组样品,存在较多裂隙结构;煤、岩的绝对渗透率也相差较小。综合比较各样品中大孔、裂隙级孔隙的连通程度无明显差异。(4)各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可用极限吸附量VL和朗格缪尔压力PL描述吸附规律。相同吸附温度下,5#煤吸附量最大,3+4#煤略小,远大于其余岩样。随吸附环境温度升高,各样品的吸附曲线出现小幅下降,对吸附量大小次序的影响较小。(5)通过线性分析法逐一研究微观组分和孔隙结构各参数对VL、PL的影响规律,发现有机组分含量、黏土矿物含量、表面分形维数、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对甲烷吸附过程影响显著,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一致。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五种因素对甲烷吸附规律的影响关系,即VL=1.03×有机组分含量-0.30×黏土矿物含量+0.27×分形维数D1+2.00×比表面积-1.85×吸附孔体积;PL=-0.89×有机组分含量+2.92×黏土矿物含量+1.15×分形维数D1+21.32×比表面积-25.62×吸附孔体积。
其他文献
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与社会管理的协调运行为新时代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建立与社会工程的逻辑联系,人的社会属性为调整社会关系提供了前提,人的价值与需要是推动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驱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本质上也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落脚点也是社会工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构建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社会工程的联系
目的:观察肝气犯胃型胃痛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左金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肝气犯胃型胃痛患者76例,按照挂号单尾数单双数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左金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症候表现、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PEP)、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疗效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含有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protein,Aβprotein)的细胞外神经炎斑块、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引起的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以及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AD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寻找AD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是AD研究的
当前,全球发展赤字日益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较大比例的贫困人口仍然存在,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发展机制难以有效解决全球贫困问题。2016年全球发展治理体系迈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阶段,这一议程将消除贫困作为全球发展治理的首要目标,致力于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新发展议程的提出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逐步从国际减贫合作体系中的被动走向主动地位。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不断通过优惠贷款和项目援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务必去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深层次、多维度融合,助推着信息传播发生着巨大变革,融媒体时代已然跨步走来。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多级传播为研究内容,紧密贴合融媒体发展的时代特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多级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传播理论对信息多级传播过程进行研究,结合调查问卷,深
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科学家胸怀天下、立志报国,在国家建设发展史上取得了许多瞩目成就,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科学家的崇高情怀和卓越品格。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以“爱国、创新、求实、协同、奉献、育人”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家精神,并倡导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这一新时代科学家精神。2021年9月29日,科学家精神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校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第一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
文化在兴国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继续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研究新时代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新时代文化自信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论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为经济、政治等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一定时期的经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经历了不可逆转的嬗变,其在探索和回应现实的过程中日益发展和完善、不断创新。当下,全球化加速、信息网络崛起,回顾历史,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秉承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服务现实,在新时代发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作用的应然之举和实然之策。本研究围绕新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彻底突破了传统灌输式、被动式思政课堂的弊端,实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价值。文章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奉献实现人生价值"为课例,构建中职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机制:即以讲授框架和重难点为开头,以分组讨论和交流总结为结果,学生通过课上听课、课后独学、完成作业、下次课交流讨论上次教学内容等方式将内化个性化学习的过程贯穿始终,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研究表明
矿井火灾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由于巷道空间狭小封闭,矿井火灾的扑救难度远比地面火灾大。矿井火灾产生的高温会直接烧毁大量生产设施,破坏巷道结构,随之产生的高温烟流会污染作业区域,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健康。高温和烟流带来的热动力效应会影响矿井通风网络的动力分配,甚至发生风流逆转。由于生产的需要,井下多为包含角联结构的复杂网络,火灾的作用机制更为多变,这使得防火、防烟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对火灾时期角联管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