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下大河如何演化(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基本问题,我们选择喜玛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河作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河流搬运体系、前陆沉积盆地及古河道记录这三方面揭示新生代晚期喜玛拉雅抬升过程中河流轮廓的演化历史。我们重点采集藏南雅鲁藏布河段右岸河流和主干不同位置现代河流沙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结合已经发表的现代河流沙碎屑锆石数据,获得现代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河流体系碎屑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1)左岸短河流揭示拉萨地体南带不同位置~50Ma特征组分及相应Hf同位素特征;(2)左岸长河流识别出拉萨地体北带110-120Ma特征组分及相应Hf同位素特征;(3)主干河道不同位置可以识别出~50Ma年龄峰值及相应Hf同位素特征,未发现~110-120Ma的特征组分;以及(4)主干河道碎屑物质中年轻组分(小于300Ma)所占比例向下游方向发生变化,雅鲁藏布江河段从11-25%向下游增加到45-70%之间,经过东喜玛拉雅构造结之后,香河河段从45-50%左右下降到25-30%,再向西到布拉马普特河段降到10%左右。我们认为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河主干河道相对印度-雅鲁藏布缝合带的位置以及两岸支流延伸范围控制着主干河流搬运碎屑物质中特征年龄组分能否存在以及所占比例,而受地形起伏和季风降水空间分布控制的侵蚀速率高低控制着主干河道不同位置特征年龄组分所占比例变化的时效性。定量比较东喜玛拉雅前陆新近纪地层与现代河流搬运碎屑物质,发现特定层位记录着中新世晚期雅鲁藏布江流入喜玛拉雅横向河流苏班西里河的短期改道事件。我们对东喜玛拉雅地区雅鲁藏布江和苏班西里河分水岭附近的河谷充填物开展野外填图、地层和沉积分析以及光释光和放射碳定年,发现重要的加积事件开始于~24-20ky BP之后,并且持续到9.8-8ky BP。这期间雅鲁藏布江主干和支流发生加积作用,河谷充填物明显抬升河道,重塑了东喜玛拉雅地区的地貌,因此雅鲁藏布江向南短时间流入苏班西里河,泽当峡谷位置加积作用和冰川前进造成的堵塞也起到了辅助作用。加积作用的时间与东喜玛拉雅地区区域冰川前进事件以及从冷-湿环境到暖-湿环境的过渡时间一致,表明雅鲁藏布江沿岸与南北向裂谷有关的峡谷使东喜玛拉雅河流河道对气候波动及冰川前进非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