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镁锂合金室温塑性变形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Magnesium,Mg)合金较差的室温塑性变形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锂(Lithium,Li)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塑性。随着Li元素含量的增加,镁锂合金由密排六方(hexagonal close-packed,HCP)结构的单相组织转变成HCP结构α相+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BCC)结构β相的双相组织,最终转变成BCC结构的单相组织,这种微观组织的改变会对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本论文选取HCP结构的单相和α+β双相二元镁锂合金为研究对象,结合微观结构表征分析、理论计算及晶体塑性模拟,对镁锂合金在单轴拉伸、单轴压缩及轧制变形过程中的滑移与孪生行为、应变分布演化等进行系统地研究,揭示了不同含量的Li元素对二元镁锂合金塑性变形机理的影响。首先,本论文以Li元素含量为4.5 wt.%的二元镁锂合金(Mg-4.5L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a>滑移对HCP结构单相镁锂合金塑性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沿Mg-4.5Li合金轧制板材法向(normal direction,ND)的压缩变形过程中,基面<a>滑移为主要变形模式。虽然,在压缩变形后期<c+a>滑移的相对活性增加到18%,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c+a>滑移的启动不能通过提供较大应变来提高塑性。然而,<c+a>滑移的启动有效地抑制了{101?1}-{101?2}二次孪晶的形成。由于{101?1}-{101?2}二次孪晶周围通常会产生剧烈的应力集中,导致裂纹萌生。因此,<c+a>滑移的启动是通过在变形后期释放应力集中,抑制{101?1}-{101?2}二次孪晶的生成,从而提高镁合金的塑性。随后,本文同样以Mg-4.5Li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Li元素的添加对HCP结构单相镁锂合金塑性变形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i元素的添加能提高镁合金变形过程中塑性应变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合金塑性。在变形过程中,样品内塑性应变的分布与各晶界对变形传递的阻碍作用有关,相邻晶粒间的启动应力差(?Stress)可以反映晶界对变形传递的阻碍作用。进一步的理论计算很好地解释了Li元素提高Mg-4.5Li合金中应变分布均匀性的原因,即:Li元素的添加能降低镁合金中柱面<a>滑移和基面<a>滑移间的临界剪切应力(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CRSS)比值,使得Mg-4.5Li合金中各晶界的?Stress值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因此,不同晶界对变形传递具有相似的阻碍作用,从而变形可以由已变形区域向四周均匀地传递,最终导致Mg-4.5Li合金变形过程中均匀的塑性应变分布。然后,本文以具有不同含量Li元素(7 wt.%、8 wt.%、9 wt.%)的三种双相镁锂合金(Mg-7Li、Mg-8Li、Mg-9L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相镁锂合金拉伸变形过程中的两相协调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沿双相镁锂合金轧制板材轧向(rolling direction,RD)的拉伸变形过程中,Li元素的含量会对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Mg-7Li合金出现了明显的屈服平台,该屈服平台在Mg-8Li合金中减弱,在Mg-9Li合金中完全消失。双相镁锂合金中屈服平台的出现与两相的变形行为有关。拉伸过程中,β相先发生屈服,α相后发生屈服。这种“有序的”屈服过程会导致宏观屈服发生时相界面附近产生剧烈的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产生使得α相内的位错在不提高外加载荷的条件下也能继续运动,从而形成了屈服平台。随着Li含量的增加,β相含量增加,宏观屈服发生时β相的变形程度降低,相界面附近的应力集中减弱,因此屈服平台现象随着Li含量的增加而减弱。此外,双相镁锂合金的应变硬化行为也受α相和β相的变形行为以及两相含量的影响。宏观屈服发生后,β相表现出较弱的应变硬化能力,从而降低双相镁锂合金的宏观应变硬化率。随着β相含量的增加,β相承担了更多的塑性应变,因此双相镁锂合金的宏观应变硬化率随L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最后,本论文以双相Mg-8Li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轧制路径,研究了双相镁锂合金轧制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及织构演变。在初始Mg-8Li样品中,α相的晶粒c轴平行于板材横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当沿挤压方向(extrusion direction,ED)轧制且压下量达到50%时,α相{0002}极图中的峰由TD向ND偏转30°;而沿板材TD方向轧制且压下量达到50%时,α相{0002}极图中的峰由TD完全偏转到ND。轧制路径的变化对β相织构的影响不明显。采用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isco-plasitic Self Consistant,VPSC)研究Mg-8Li合金轧制过程中织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各相中的初始织构决定了变形模式的启动,从而影响轧制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而相界面会延缓轧制织构的演变。此外,通过选择合适的轧制方式调控双相镁锂合金中的微观组织形貌及织构,可以优化Mg-8Li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地改善其力学性能各向异性。
其他文献
由于对轻质结构材料的需求显著增长,镁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Mg-RE-Zn系合金是一类含有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PSO相)的高强镁合金,该系列合金不仅通过LPSO相强韧化,而且具有优异的时效强化效果。变形态Mg-RE-Zn系合金经过时效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可达500MPa以上,因此该系合金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交通运输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重力铸造条件下,Mg-RE-Zn系合金显微组织粗大且化
学位
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落实和推动城市经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深化城市自身各个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还要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化各个产业与民生之间的智慧型关联,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推动城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文章在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促进智能产业发展、确保城市实体经济适应智慧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推
期刊
钛/镁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钛和镁的优点,在航空航天、深海、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固-液复合铸造工艺因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具有复杂形状结构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异种金属之间的结合。但是钛-镁之间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大,无法利用固-液复合铸造工艺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冶金结合界面。Al元素同时作为钛合金和镁合金的重要合金元素,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分别和钛、镁基体产生冶金结合,为Al做中间层强化钛
学位
钛/镁双金属材料兼具钛和镁的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固-液复合铸造技术由于具有技术手段灵活、可制备形状复杂构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等优点,已经成为双金属材料制备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借助电沉积技术对TC4钛合金进行了表面处理,然后通过固-液复合铸造工艺,制备出了以Ni、Cu和Cu/Ni电沉积层作中间层的TC4/AZ91D双金属材料,旨在克服钛/镁界面弱反应、低
学位
镁及其合金密度低,是工业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3C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镁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尤其在高温下,镁及其合金极易氧化,甚至燃烧,释放大量的热,成为限制镁合金大量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提高镁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对进一步促进镁合金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用镁合金构件,对镁合金抗氧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要求镁合金在空气中保有优良
学位
多晶体材料内部晶粒的取向、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以及晶界的五参量晶体学特征(取向差、晶界面法向)对其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维取向成像技术是获取这些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研究人员基于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已开发了多种三维晶体学重构技术。其中,具有无损表征特性的透射电镜三维取向成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1 nm),是实现纳米尺度多晶体材料三维取向成像和组织演变研究的理想技术。然而,现有三维透
学位
白介素(IL)-38是IL-1家族的重要一员,也是一种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IL-38主要表达在哺乳动物的免疫器官中,主要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已有研究表明IL-38在支气管哮喘(BA)、变应性鼻炎(AR)中具有抗炎活性,并且可以改善气道阻塞。本文综述了IL-38在哮喘及AR中的表达,为开发这种调节性细胞因子治疗其他上气道炎症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
期刊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比模量、比刚度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一般采用陶瓷等硬质增强体。镁基复合材料变形过程中,增强体与镁基体变形不协调,在增强体与镁基体界面产生应力集中,使镁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大幅下降。而在金属结构材料应用中,往往需要材料兼具较高强度和优良的塑性,以保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随着航空、航天及轨道
学位
高熵合金是材料领域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类先进材料,也是探索多元相图广阔空间与突破材料性能极限的重要研究对象。备受关注的Fe80-xMnxCo10Cr10(30≤x≤45,at.%)亚稳态高熵合金室温力学性能优异,具有显著的应变强化效果。该体系的合金在变形过程中会产生位错、层错、孪晶和马氏体等变形组织,这些微观结构对于协调材料的塑性变形至关重要。然而,Fe80-xMnxCo10Cr10亚稳态高熵合金中
学位
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将引发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度变革。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因其寿命长、响应快、功率与容量解耦、可深度充放电等优点,成为当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隔膜材料是液流电池的核心组件,目前广泛使用的商业化隔膜Nafion聚合物隔膜具有质子传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但其钒离子渗透率高、机械稳定性差、成本高等主要问题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本论文基于多孔金属钛比表面积大、比强度高、耐蚀性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