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硬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对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讨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角度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为正畸术前术后的诊断设计、治疗和正颌手术精确的分析、预测以及设计术中合理的颌骨移动量或去除量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治疗的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者,开始矫治的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2.4±3.6岁,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手术后1年(T2),以及手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28个软、硬组织标志点,对它们所形成角度的变化分别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后颌面部软、硬组织角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结果:(1)手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的软、硬组织角度变化的比较:16项硬组织测量角度中有显著性差异的有11项。除N-S-Ar角(鞍角)、N-S-Ba角(颅底角)、N-S-Go角、N-Ba--Pt-Gn(面轴角)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少,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其余11项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6个软组织角度测量项目中:上下唇角(A’UL-B’LL)角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倾角(FH-B’LL)统计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14项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2)手术后1年与手术后3个月软、硬组织角度变化的比较:16项硬组织测量角度均有很小程度的复发趋势,其中14项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仅SNPo、U1-SN两项变化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16项软组织角度测量项目中: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则有明显差异(P<0.05);Z角和UL也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11项虽有一定程度复发,但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手术后3年与手术后3个月软、硬组织测量角度变化的比较:16项硬组织测量角度中仅有U1-SN角变化明显,增大了4.15°,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它的各测量项目虽然有复发改变,但均无统计学上的意义,所以可以认为正颌手术3年后硬组织测量的角度是比较稳定的。16项软组织测量角度中: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有明显差异(P<0.05);Z角UL经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项目复发程度较小,统计分析未见明显差异(P>0.05)。(4)术后3年与术后1年软、硬组织角度的比较:术后3年与术后1年变化甚轻微,所有硬组织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角度测量项目中面型角(G-Sn-Pos)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15项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5)术后1年、术后3年与矫治前软、硬组织角度的比较:术后1年、术后3年16项硬组织测量角度虽然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但与术后3个月时情况相似,除了与颅底平面、前颅底平面相关测量角度外,均与矫治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术后3年16个软组织角度测量项目中,仅有上唇倾角变化较为明显,其余15项结果与术后3个月的统计分析结果相同。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软组织侧貌外观改变明显。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本质影响;软组织测量项目复发程度较硬组织显著,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软、硬组织的改建和功能的适应并不同步所致。术后1年至术后3年患者硬组织相对稳定。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其他文献
本文对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0余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出308种,隶属于2门4纲14目45科108属.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
为了解不同量天尺(火龙果)品种根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采集GHL-1、GHL-2、GHL-3、ML-1和DL5个量天尺品种健康根部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
桫椤为木本蕨类,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濒危的孑遗植物,关于桫椤内生真菌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基于形态学特征和DNA序列分析技术,探讨了桫椤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研究发现,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个性在实践中张扬。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独特个性化的思维,尊重学生独特见解,使学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a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就我本人来说,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banding (GISH-banding), a technique slightly modified from conventional GISH, was used to probe the Chinese native rye (Secale cer
为分析中国本土野生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酵母菌的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构建分子指纹图谱,为优良有孢汉逊酵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依赖于
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功能布局实用讲究,整体色彩古朴淡雅,造型装饰清秀灵巧,注重建筑与园林水体景观的结合,体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在当前广东地区室内设计开始关注传统,积
外生菌根是木本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外生菌根真菌在红松等外生菌根树种的定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菌根系统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是揭示菌根共生机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生长季内红松纯林内根围土壤及菌根样品ITS2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松根系微生态中外生菌根真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