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阶段。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9年已达611万左右大学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们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状况,上大学能否有价值,能否使大学生们找到在社会上的位置,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大家开始慢慢怀疑上大学的意义,很多家庭选择不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的前途,更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前途,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显得更为重要。我国的创业程度很低,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精神,有些毕业生选择去农村或西部地区开辟新的天地,而其他人坚持到大城市寻找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梦想。总体来看,选择自己去创业的很少见。多数毕业生们认为创业是走投无路的一种选择,绝不是首选。大学生们对创业的价值认识上尚存在偏差。高校直接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神圣使命,需要建立规范、系统、操作性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走向创业的道路;高等教育是国家人力投资的最基本形式,实现就业是它价值的基础,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重任。而当前高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的创业活动,仍然延续着应试教育的模式,这样是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引领世界潮流的企业家的。重考试忽视创业激励,只是举行少量的讲座、创业竞赛和其他创业实践活动,多是在课程里夹杂些创新创业的知识,多数集中在校园里,缺乏社会上的探索实践练习,高等教育院校更是缺乏一个激励大学生创业的系统性的、普遍性的机制。大学生们对创新创业不够了解,由于学校对创业的大学生激励措施很少,他们创业的积极性还是比较低的状态。一个好的激励机制,一定是不仅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是促使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的重要动力,对他们的创业热情有添油加火作用,它同时也是一种评价机制,尊重大学生们的活跃的、与众不同的思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力。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高等教育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有创新创业能力,有适应社会国家发展变化的能力,足以担当国家复兴的大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该开始学习创新创业技能,把自主创新创业作为就业首选。高校应该激励大学生实践以适应周围复杂的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的发展,实施创业激励机制的创新以应对未来世界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全面素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正处于20到25岁这个年龄,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想要自主地解决自己的事情,不再想要依赖其他人,自我价值感和社会价值感凸显,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创造力最合适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建立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正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好时机,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人认为创新创业激励活动对于我国现阶段是个新颖、独特、创新的事物,需要建立在一定理论的坚实基础上研究建立合适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该机制必须是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机制,能让教师和大学生们真正从中得到精神和现实上的享受,应关注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在激励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激励的方法应该不拘一格、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具有实际操作性。在这个阶段建立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正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好时机,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