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1月,首次BRICS 一词首次被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金砖四国之说由此而生。2010年12月,"金砖四国"吸纳了新成员——南非,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此后,金砖国家以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加速发展,以群体的模式逐渐崛起。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砖国家更是凭借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出色表现为疲软的全球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复苏的步伐。由于各国内部市场极其广阔加上经济的外向型发展,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十分频繁。近些年,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来往增幅远超各国内部贸易增幅的平均水平。随着发展进程的推进,各国不断优化双边贸易的方式以及提高彼此合作的水平,这多少体现了金砖国家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且彼此未来巨大的合作前景。在金融合作领域,金砖国家也自2009年6月首次领导人会晤之后,开始探讨建立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机制,金砖国家金融合作逐步展开,从金砖国家银行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到本币结算与互换的开展、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应急储备库的建立,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扩展、程度不断加深、政策不断落实,金砖国家在金融合作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成果。金砖国家之间现已形成了良好的金融合作运行机制,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改革全球的治理系统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虽然金砖国家在经贸往来和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金砖国家相继陷入经济减速及增长乏力、资本外流等困境,金砖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外部问题,因此要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贸易往来与金融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要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本文选择从贸易互补性的角度来研究贸易互补性是否能够积极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为此,本文基于贸易互补性的研究视角,利用金砖国家1992-2013年权威经济数据,构建VECM模型,对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对金融合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对金融合作的影响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阐述了对金砖国家金融合作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对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进行阐述。第三章,分析了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与金融合作的现状。分别从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与金融合作两个大方面展开现状分析,具体从金砖国家各自的贸易规模、金砖国家间贸易往来现状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金砖国家间的贸易现状,从金砖国家FDI规模、本币结算及互换、资本市场合作、金融监管合作、金砖开发银行和外汇应急储备库六方面分析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合作现状。第四章,研究贸易互补性以及其他因素对金砖五国金融合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砖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对金融合作能够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不同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而经济体量、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金融合作的影响存在国别差异。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贸易互补性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合作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着重研究贸易互补性对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的影响。第六章,根据实证结果得到如下结论,金砖国家贸易现状互不相同,总体金砖国家贸易往来愈渐紧密;金砖国家间贸易互补性存在国别差异,但中国成为各国较紧密的贸易对象;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有实质性进展,但在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对金融合作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各异;金砖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对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也有促进作用,同样也存在国别差异。进而从构建金砖国家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货币锚、加强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完善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丰富对话和交流平台、构建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和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构建"平行金融体系"五方面对金砖国家未来金融合作的深入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