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对马洛剧作《浮士德博士悲剧》的拉康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0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戏剧史上,克里斯托弗·马洛的重要地位在于他对英国戏剧的贡献,他因“雄伟诗行”而闻名,也因首先使用了戏剧形式无韵体而著名。在他的剧中使用了心理冲突和强烈感情的渲染,从而对戏剧人物的刻画产生强有力的效果。这篇论文尝试用雅克·拉康的欲望理论来研究马洛人物的心理层面,以求启发人们对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的理解。这部悲剧的中心在于欲望驱动下宗教视野的崩溃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在西方社会占支撑地位的道德源头之一。在马洛的剧中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既是作家本人的创造也来自其他人的创作源。在这部剧中,马洛的灵感来自于想象和学识的思索,这一思索是对马洛创造的伊丽莎白戏剧舞台上神秘主人公的思索。马洛剧作大部分带有挑战性、不确定性和反传统性,这些特质在本文的主干部分有阐释。这篇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探索拉康的欲望理论,这一理论是如何应用于这部剧作的,及主人公是怎样被个人欲望激发和死亡欲望对他的困扰。第二章研究主人公对待宗教的态度,竭力展现悲剧与欲望之间的关联。剧作家展现了他的主人公的无神论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翻了这部剧中的社会等级秩序而且昭示了对伊丽莎白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的颠覆。欲望是通过主人公和魔鬼之间的签约来得到宣泄的,在传统道德和个人欲望之间困境重生。第三章致力于论述主人公的欲望圆满,欲望的最后表达及主人公在拥抱欲望最高形式—死亡时那种不屈不挠的崇高美。浮士德的圆满和完整是通过死亡来完成的,通过这最后的毁灭及其透出的悲剧性的美,使主人公获得了自我欲望的永久表达和重生。总之,在使用欲望理论来分析马洛剧时,雅克·拉康的理论从心理层面上启发了人们对于这部剧作的理解。马洛戏剧化地展示了存在于他的同时代人精神层面的特质,诸如:不确定性、反传统及叛逆精神。在马洛剧中也揭示了西方文化的道德疾病,与上帝的争吵使得西方宗教秩序崩溃。马洛剧中也无意识地揭示了个体生命的道德和心理的真实面。然而,在马洛剧中展现的人的欲望这一主题是复杂的,仅凭一理论要将其阐释明晰是困难的。因此,本文仅仅旨在使用欲望这一理论来探察个体悲剧及悲剧与欲望之间的关联。
其他文献
伊什梅尔·里德(Ishmael Reed,193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后现代主义作家。他是美国最有才华、最富争议的后现代派作家之一,也是继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以来最受评论
外交是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事务。作为外交工作的载体,外交语言有着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特殊之处,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模糊手段的运用。外交家们常常运用外交辞令来发表会谈结果、回
学位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井下电网必须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因此 ,如何快捷、可靠地维修调试检漏继电器显得尤为重要 China’s “Coal Mine Safety Code” states: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有着久远历史渊源的文化宝库。在这一宝库中,写于公元前6世纪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无疑是其中一颗特别而炫目的珍珠。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在目的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西方诗歌翻译理论的历史并讨论了英诗汉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难,从而体现出了英诗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研究所具有的意义。综观中西美学的历史,可以发现翻译与美
习语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从整体上讲,习语常常显得既寓意深刻,又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又折射出语言艺术的光彩。从内容上讲
聚苯硫脲(ArPTU)是一种新型高击穿、低损耗的材料,为提高其储能密度,在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其溶解性,降低界面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多巴胺(DA)对
采用砂磨机将疏水性气相SiO2纳米粒子分散到无溶剂环氧树脂(Epoxy,EP)中,经加热固化后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疏水性气相SiO2/EP复合材料,通过XRD检测和SEM表征,证实疏水性气相Si
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的注意理论为基础,同时,利用反馈在语言输出时对注意的作用,探讨了增加相关反馈是否对语块习得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中自变量为反馈,因变量为语块习得。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