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公路景观建设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步成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理论的滞后,我国公路建设实践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公路景观建设存在浪费现象、特色不够突出、公路植物景观设计不符合公路的特点、公路景观建设缺少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等。同时,面对大尺度的公路景观设计和公路使用者的动态观赏特性,传统的小尺度的园林静态景观设计理论在公路景观设计领域中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即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一方面旨在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提高公路的景观效果,达到公路景观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另一方面促进公路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公路景观研究涉及到人、车、路、环境综合系统,本论文应用系统分析法,综合景观设计学、交通工程学、园林植物学、心理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用比较法,通过横向对比静态状态下的人的视觉特性、景观设计原理及原则,研究行驶状态下人的视觉特性及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横向对比国外比较成熟和先进的设计理论及技术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发现异同,寻找规律,提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纵向比较古代造园理论、画论和现代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的异同,选择性地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提出公路动态景观序列的布局艺术方法;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定性提出和建立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手法,定量分析确定公路景观单元的尺度、兴奋点的间距、公路植物的间距、广告牌距路边的距离等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尺度;应用实证法,结合本人主持和参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的大量实践和相关研究课题成果,总结归纳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普遍适用的规律原则。
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追溯了景观概念的演变,全面系统地对公路景观的范畴进行了探讨,基于公路景观的动态序列特性,提出了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交通安全理念、生态理念、景观融合理念、地域文化理念、形与势的理念、等级差别理念等。针对我国目前公路景观建设实践水平不高的现状,提出了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和方法。
第二,公路景观动态序列的布局艺术。提出公路景观是动态的景观序列,分析了公路景观的动态序列的涵义及特征,探讨了公路景观的视觉空间类型、空间特性、人在公路景观空间的视觉特性,首次提出公路景观序列的艺术布局方式及布局手法。
第三,公路植物景观设计。全面构建了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理论。在分析公路不同区域内景观植物的生态环境、植物的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公路不同区域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公路植物景观的配置艺术进行了探讨。充分利用作者近20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教学和实践经验,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我国公路景观设计常用植物名录,对公路景观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适合生长地区等进行了全面总结,为公路景观设计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实用的公路景观植物查阅工具。
第四,公路边坡景观设计。边坡的生态防护过程也是边坡景观再造的过程,边坡的景观设计应达到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边坡生态防护的方式、经济性、生态效果与景观效果;提出了边坡景观设计的艺术设计模式与具体手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我国各行政区边坡景观植物群体。
第五,公路景观与道路交通安全。提出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景观因素,定量研究了公路景观刺激适宜度、景观植物的适宜高度与种植间距、广告牌(柱/塔)距路边的横向间距和高度等,提出了通过景观途径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第一,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景观融合、“形”“势”并重、等级差别和节约理念,结合中国画论和传统园林艺术理论,首次提出公路动态景观序列的艺术布局方法;
第二,构建了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并首次提出我国公路绿化常用植物名录,对公路景观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适合生长地区等进行了全面总结,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
第三,系统分析了各种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适应地区、经济性、生态效果与景观效果,首次提出边坡景观设计的艺术设计模式;
第四,基于人的动视觉特性,首次定量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景观因素:单体和群体景观尺度、兴奋点的间距、植物种植的间距及高度、广告距路边的横向间距、高度等,并提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景观措施。
总之,论文建立、充实和完善了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和道路安全理论,论文所提出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将对我国的公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