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入翻译领域是近年来随着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近几年来,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研究翻译更是受到了中外翻译研究者的青睐。众多学者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理论。但大多数研究者过于侧重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作用,从而忽略了操纵理论辩证的一面,即翻译对目的语中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作用。
文章批判地采纳André Lefevere的操纵理论,通过揭示晚清时期(1895-1918)我国对外国作品的译介情况,论证了主流意识形态和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具体表现。研究发现,这种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翻译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操控。具体地说,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和左右着译者的翻译目的、文本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使用。文化意识形态分别从文学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三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译者的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翻译作品中传达的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观念反过来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有一种反作用力。在翻译的启迪下,人们的政治意识加强,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一系列政治运动随之而起。翻译作品中宣扬的自由平等等新的思想观念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此外,翻译对当时的文学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对外国文学的偏见随着大量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输入而有所改变,他们不再认为中国文学是世界上唯一优秀的文学。对小说的偏见也得到改变,小说的地位逐步提高。此外,翻译还丰富了当时的文学成分。文学的主题,主要是小说的主题,以及叙述模式、人物刻画方法都得到大大扩展。
同时,研究过程还发现: 1)晚清特殊的翻译现象是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操纵的必然结果。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翻译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翻译理论不仅可以指导翻译实践,还可以用来解释特殊的翻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