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非优区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受到区域经济背景、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文化与旅游认识、客源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业发展比较落后,而导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低,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的地区。在中国,旅游非优区是广泛存在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1章-第3章属理论探讨,从旅游优越区和旅游非优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出发,以甘肃省与中国其他30个省(市、区)作参照对比,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定位为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但区位条件差、旅游开发的经济基础薄弱、游客的认知度偏低,客源市场占有率较低的旅游非优区类型,找出了其成为旅游非优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甘肃省在旅游开发中必须选择以旅游资源为主要驱动力,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加强区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旅游形象整合设计,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增强人们的旅游认知度、逐步拓展客源市场。并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将我国的31个省(市、区)划分为绝对优越区,相对优越区、相对非优区和绝对非优区四种基本类型。甘肃省属于绝对非优区,这为以甘肃省为例旅游非优区实证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4章-第5章属实证研究,进一步结合甘肃的实际情况,通过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尝试探讨适合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开发战略和开发模式。适合甘肃省旅游非优区特点的开发战略有:旅游精品战略、政府主导开发战略、PPT战略、旅游产品创新战略;旅游开发模式有:区域联动开发模式、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旅游圈层开发模式、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相互促进的开发模式。
本文以甘肃省作为进行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的典型实例,通过对甘肃省旅游非优区其基本特征的全面分析研究,总结此类地区的共性与特殊性,探索其旅游开发的一般原则和道路,以及旅游开发应该选择的开发战略和开发模式,以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贡献,也希望能为其它旅游非优区的开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