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运用构式语法、认知语法等语法学理论,采用描写与解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考察了现代汉语“半不”构式的内部构造、句法功能、整体意义,探讨了这一构式的语用特征以及传承整合机制,并将其与语义相近的“不A不B”、“半A半B”构式进行了比较。考察结果表明,“半A不B”中的内嵌成分A、B全部为单音节,其中95%以上的单音节词;就A、B的语法性质来看,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占比最大,超过四分之三;“半A不A”中的内嵌成分A绝大多数为单音节,但也有少量的双音节成分;就A的语法性质来看,以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为主,名词性成分占比不足2%。可见“半A不B”与“半A不A”都是具有谓词性倾向的构式。从句法功能上看,“半不”构式主要充当定语和谓语,两项合计占比达75%,其次是充当补语、状语,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少量充当主语和宾语的用例。从整体意义上看,“半A不B”与“半A不A”都有贬义倾向,但程度上有差别。比如,“半A不B”中的A、B是近义或相对反义的词或语素时,贬义倾向较弱;是绝对反义的词或语素时,贬义倾向较强。在做具体分析时,有时还要考虑到上下文语境的影响。从语用上看,“半不”构式具有经济性、开放性和能产性,同时还具有主观性、焦点凸显性、表达上的模糊性以及口语色彩。本文借鉴前人的传承整合理论对“半不”的生成做了新的解读,认为该构式是以半否定构式与否定构式为形式框架,以双音构式与状中构式为内容,以构式压制为手段,经过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构式。本文最后比较了“半A不B”与“不A不B”、“半A半B”在语义方面的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