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介质和等离激元超表面的高性能可调波片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unhua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波电场和磁场分量的正交振荡效应使其具备偏振特性。这种特性在许多领域中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如生物化学领域中的DNA传感技术、摄影技术和全息成像技术、以及光通信和创伤的诊断治疗技术等方面。在纳米光子学领域,研究者们设计并研究了一系列可以实现偏振相关的光操控的超薄超材料和超表面结构。如平面透镜、波片、以及分光器等纳米结构也可集成到各种光学系统和设备当中。传统的处理光波偏振态的方法是采用体块波片来改变光的偏振态,这种体块波片大多由多层波片组成,并且利用自然材料中的双折射效应实现其功能。目前,超材料以及超表面结构的研究正在朝着工作波长可调与开关状态可切换的方向进行。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设计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具备可调谐双折射特征的、高带宽和高效率的四分之一波片超表面。  天然水晶,如云母和方解石等,因其各向异性的双折射率特性,可作为线性双折射的传输介质。然而,这类晶体具有带宽较窄和体积较大的固有缺陷,因而限制了它们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和集成。而传统的超材料和超表面也存在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如双折射的可调谐范围较小与工作带宽较窄等。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超薄的超表面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对特定偏振态入射光的截获、局域和散射作用。通过改变超表面单元结构的几何参数与材料性质,实现了对这种超表面结构双折射的调节。另外,通过改变外部栅极电压,还可以控制结构单元材料的介电特性,并应用这种方法在介质超表面上实现动态开关的功能。总的来说,即通过集成不同的材料来设计超表面结构,以获得能够调控光的振幅、相位和偏振的特性。超表面偏振转换器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挑战围绕在实现同时控制光相位、振幅与偏振特性。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之前的许多研究利用精密的结构设计来产生多重共振,每一个共振均可以独立地对一定范围内的相位进行调制。在本文中,除了调整结构的几何参数外,还利用包含石墨烯-硅混合的全介质超表面和包含石墨烯-金属的等离激元超表面分别实现了对上述光学特性的调制。  之前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相对于全介质材料超表面,传统的等离激元超表面具有更优越的光学响应特性。然而金属固有的欧姆损耗较高,这导致等离激元超表面的透光效率相对于全介质超表面低,尤其是在可见光频率范围内。本文提出的全介质-石墨烯混合超表面结构具有显著的光学偏振转换特性,且几乎避免了欧姆损耗。由于Mie共振和Kerker条件,作为惠更斯源的超表面介质单元具有较高的散射光效率。应用论文中所提出的全介质石墨烯超表面,可以实现高达95%的偏振转换率,这表明超表面的双折射特性得到了显著地增强。而且,含石墨烯的混合超表面结构可在中心波长周围30%内实现四分之一波片的光学特性,而无石墨烯的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带宽仅为8%。将光束缚在亚波长尺度可大幅提高对光的操控效果。由于可以通过控制超表面的几何结构参数从而调节等离激元的双折射特性,这使得超表面结构展现出传统各向异性晶体所不具备的性质。因此,将金属与石墨烯层进行集成不仅可以增强结构的光局域能力,也可以促进表面等离激元的传播。通过控制表面波的面内特性,可实现对其远场光学特性的操纵。本文设计出的金属-石墨烯四分之一波片可以有效截获入射光并将其转换为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随着传播的发生和进行,通过改变超表面结构的晶格常数和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就可以实现对面内的相位和振幅进行有效地控制。  此外,本文中还设计了一种混合表面等离激元超表面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将介质材料单元嵌入银膜中来实现的。在这种设计中,介质材料充当增益介质,可以有效减少金属中的辐射和欧姆损耗带来的影响。该结构可被等效为集总电路,其中金属部分可视作纳米电感,而嵌入的电介质可以视作纳米电容。当入射光照射结构时,在可见光范围内表面位移电流占主导地位,传导电流也受控于表面位移电流。因此,这种结构可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实现四分之一波片功能以及具有高度的双折射可调谐性。同时,还应用了表面等离激元和传输线理论对该结构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实验研究了石榴石磁泡薄膜中第一类哑铃畴的温度特性,具体测量了ⅠD在条泡转变标准场H_(sb)’和硬泡标准场H_O’处畴长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ⅠD在条泡转变标准场H_(sb)’和硬泡标准场H_O’处其畴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与不含VBL的软磁泡泡径随温度的变化的实验比较,我们认为:畴壁中含有大量VBL的ⅠD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完全是由于畴壁中的VBL引起的。并通过J.C.Slonczew
该论文首先研究了电子型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单晶的生长和低温输运性质,然后研究了碱金属替代对新型超导体MgB的晶格和超导电性的影响,最后测量了新型超导体MgCNi的一系列物理
该文根据近年来太阳中微子问题的研究现状,将非平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推广和应用到太阳内部的核反应系统中,进而研究了不可逆过程对太阳内部及太阳中微子产生率的影响.我们分
从被试头皮无损记录的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以其优越的时间分辨率,为了解人脑的高级认知活动打开了一扇窗口。然而,在现今的ERP实验中,视觉刺激物通
多普勒背向散射仪结合了传统剖面微波反射仪的高时空分辨率和布拉格散射的波数分辨率的优点,是有效的湍流测量工具而被广泛用于磁约束核聚变实验。本文主要就多普勒背向散射仪
现阶段,对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当中,由于纳米材料特别是半导体纳米晶具有新奇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很多的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光发身二极管、光子晶体等得到了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本论文通过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sible Spectrometer)、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Time-resolved spectrometer)、近场扫描光学隧道显微镜(Nea
量子声子涨落和电子关联效应对于准一维体系的性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文着重讨论在同时考虑电-考虑电-声子相互作用和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情况下,应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DMRG
1.引子  那遥控飞机搅着几根电线急旋而下,“砰”的一声,天空中如闪过了几丝电火花,那落地的响声,似乎勾起了我有关雷鸣之声的记忆。不过我很快便被一声更惊心的斥骂给吼退了,视线里只停留了一对身材都矮小,怒喘着粗气,面露凶相的父子的身影。  上帝在那一刻取消了暂停键,顿时J的爸爸气呼呼地冲了进来,抬起他那只捉过无数坏人的大手,狠狠地拍在了J的头上,继而便是满含愤怒,难以入耳的争吵声传来,让在场的人直觉
期刊
随着电场强度增大,电子的平均能量也增大.当电场强度高于5MV/cm时,电子的平均能量可达到2.7eV,比电子直接进入ZnS中的所能获得的能量要高得多,这说明SiO是一种良好的电子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