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马兜铃科中药中代表性马兜铃酸(AA-Ⅰ,AA-Ⅳa)的肾毒性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一些含AA-I含量高的品种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已经禁止使用,但仍有些马兜铃科中药如细辛还在临床使用。社会上一直有将所有马兜铃科中药禁用的呼声,但由于目前缺乏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相关品种禁用与否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使得相关品种的临床使用和药品监管面临极大的挑战。迄今,已发现的AAs有约170种,不同马兜铃科中药所含的AAs种类和含量各异,如马兜铃中马兜铃酸Ⅰ(AA-I)的含量很高,而细辛中AA-I的含量极低或检测不出,但其主要含马兜铃酸Ⅳa(AA-Ⅳa)。以往关于AAs的毒性研究主要聚焦于AA-Ⅰ,已经证明AA-Ⅰ可引起急性肾毒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然而AA-Ⅳa是否如AA-Ⅰ一样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尤其是引起肾间质纤维化,目前缺乏研究。细辛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中药,也是2020版《中国药典》中唯一收录的马兜铃科中药。据统计,含细辛的中药制剂约有200种,其中很多制剂极为常用,不乏儿童常用药。阐明AA-Ⅳa的安全性问题对于主要含AA-Ⅳa的中药,如细辛的临床安全使用及药品监管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目的:通过AA-Ⅳa与AA-Ⅰ平行比较的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毒性研究,明确AA-Ⅳa是否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尤其是是否可能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客观评价AA-Ⅳa的安全性。阐明AA-Ⅳa与AA-Ⅰ的毒性差异,并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阐明二者肾毒性差异的机理,为含AA-Ⅳa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和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细辛等4种常用马兜铃科中药中AAs种类和含量的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了 4种常用马兜铃科中药中AA-Ⅰ、马兜铃酸Ⅱ(AA-Ⅱ)、马兜铃酸Ⅲa(AA-Ⅲa)、AA-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的含量,包括马兜铃(19批)、天仙藤(17批)、细辛(15批)和朱砂莲(15批)。以 Agilent Eclipse XDB C18 色谱柱(4.6×150 mm,5 μm)进行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以外标法对上述5种马兜铃酸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254 nm。2.AA-Ⅰ与AA-Ⅳa的肾毒性差异研究(1)AA-Ⅰ与AA-Ⅳa的体外毒性比较:不同浓度的AA-Ⅰ和AA-Ⅳa分别处理HK2细胞24 h和48 h后,用CCK-8试剂检测AA-Ⅰ和AA-Ⅳa对HK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选用不同的荧光探针,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考察AA-Ⅰ、AA-Ⅳa对HK2细胞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膜电位MMP,线粒体质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凋亡的影响。(2)AA-Ⅰ与AA-Ⅳa单次灌胃给药的肾毒性比较:选用ICR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AA-Ⅰ不同剂量组(10、20、40 mg/kg),AA-Ⅳa不同剂量组(10、20、40 mg/kg)。单次灌胃给药后,连续14天内观察各组动物的死亡情况。观察期结束后,经眼静脉丛取血,检测肾功能生化指标(BUN、CRE)。摘除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3)AA-Ⅰ与AA-Ⅳa诱导DNA损伤的活性比较:选用ICR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甲磺酸乙酯组(EMS)、AA-Ⅰ 20mg/kg剂量组和AA-Ⅳa20 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2 h后,提取小鼠肾原代细胞,采用彗星电泳实验检测AA-Ⅰ和AA-Ⅳa对DNA的损伤。(4)AA-Ⅰ与AA-Ⅳa长期灌胃给药的肾毒性比较:选用C57雄性小鼠19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AA-Ⅰ不同剂量组(0.1、1、10 mg/kg)、AA-Ⅳa不同剂量组(1、10 mg/kg)。除了 AA-Ⅰ 10mg/kg剂量组动物为40只外,其他组均为30只。每周灌胃给药3次(周一、三、五),连续给药22W,停药后继续观察50W。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记录死亡情况、每周体重和摄食量。分别于给药22W、停药29W及停药50W时处死部分小鼠,取血解剖,检测生化指标(BUN、CRE)、脏器重量及系数,脏器病理,肾脏切片的马松染色,评价AA-Ⅰ与AA-Ⅳa的肾脏毒性,明确AA-Ⅳa是否引起肾间质纤维化。3.AA-Ⅰ与AA-Ⅳa肾毒性机理研究(1)AA-Ⅰ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筛选与验证:收集AA-Ⅰ(10 mg/kg)长期给药22W的肾脏组织和对照组的肾脏组织,进行TMT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经蛋白提取-蛋白质检-蛋白前处理(酶切、除盐)-TMT标记多肽-磷酸化富集多肽-液质检测等步骤得到原始数据。数据经处理后得到差异表达蛋白,AA-Ⅰ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蛋白质应满足以下条件(P<0.05,|log2FC|>*(FC>*or FC<*[fold change,FC])。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论(GO)注释,总结相关蛋白质的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火山图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对磷酸化蛋白的激酶进行预测分析,通过NetworkIN 3.0计算模型,构建蛋白与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找到磷酸化修饰位点对应的激酶家族,进一步确定底物与激酶之间的关系。通过WB实验验证筛选到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抑制剂实验验证激酶与底物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构建了 STAT3干扰小RNA、STAT3过表达质粒、S100A11启动子野生型荧光素酶质粒及内参质粒,将其共转入HK2细胞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转录因子STAT3与目的基因的关系。(2)AA-Ⅰ与AA-Ⅳa对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差异:通过WB实验检测AA-Ⅳa(10 mg/kg)给药22W后对小鼠肾脏组织中上述AA-Ⅰ(10 mg/kg)激活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的影响,考察AA-Ⅰ和AA-Ⅳa肾毒性差异的机制。结果:1.细辛等4种常用马兜铃科中药中AAs种类和含量的分析4种常用马兜铃科中药中AAs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其中马兜铃和天仙藤含有 5 种 AAs(AA-Ⅰ、AA-Ⅱ、AA-Ⅲa、AA-Ⅳa 和 AL-Ⅰ),朱砂莲含有 4 种 AAs(AA-Ⅰ、AA-Ⅱ、AA-Ⅲa 和 AA-Ⅳa),细辛仅含量 2 种 AAs(AA-Ⅳa 和 AL-Ⅰ)。马兜铃和朱砂莲中AA-Ⅰ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0.5 mg/g和3.7 mg/g生药的水平,天仙藤中AA-Ⅰ的含量很低,仅在0.02 mg/g生药的水平,细辛中几乎未检测到AA-Ⅰ和AA-Ⅱ,但细辛和天仙藤中AA-Ⅳa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0.1 mg/g和0.26 mg/g生药的水平。可见,细辛和天仙藤中的AAs以AA-Ⅳa为主,而已知有毒的AA-Ⅰ的水平微乎其微。2.AA-Ⅰ与AA-Ⅳa的肾毒性比较(1)AA-Ⅰ和AA-Ⅳa的体外毒性比较:AA-Ⅰ和AA-Ⅳa处理HK2细胞24 h后,其IC50值分别是251μM和>1000 μM,当处理时间延长至48 h,AA-Ⅰ的IC50值降到了 82.99 μM,而AA-Ⅳa的IC50值仍高于1000 μM。AA-Ⅰ引起HK2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增加,钙离子浓度增加以及细胞凋亡增加,提示AA-Ⅰ的细胞毒性较大,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诱导细胞凋亡。而AA-Ⅳa对上述指标影响较小,提示AA-Ⅳa对线粒体功能及凋亡的影响较小,其细胞毒性较小。(2)AA-Ⅰ与AA-Ⅳa单次灌胃给药的肾毒性比较:AA-1 40mg/kg单次灌胃给药后第5天开始陆续出现动物死亡,14天观察期内10只动物有7只死亡(♂:4,♀:3)。AA-I 20、I0 mg/kg剂量组未见动物死亡。AA-I 20mg/kg剂量组雄性小鼠的BUN和CR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雌性小鼠肾功能未见异常;10mg/kg剂量组的雌、雄小鼠的上述指标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发现AA-Ⅰ组小鼠的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包括部分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肿胀、脱落等。AA-Ⅳa 3个剂量组均未见动物死亡,血清BUN、CR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肾脏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表明AA-IVa单次给药无明显肾脏毒性,而AA-Ⅰ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及动物死亡。(3)AA-Ⅰ与AA-Ⅳa诱导DNA损伤的活性比较:小鼠灌胃给予20 mg/kg的AA-I 3次后,提取肾原代细胞进行彗星电泳。结果显示AA-Ⅰ组肾细胞有明显的拖尾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尾矩及DNA百分含量著增加,说明AA-Ⅰ引起了肾细胞的DNA损伤。相同剂量的AA-Ⅳa灌胃给药3次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AA-Ⅳa未引起肾细胞的DNA损伤。(4)AA-Ⅰ与AA-Ⅳa长期灌胃给药的肾毒性比较:AA-Ⅰ(10、1 mg/kg)长期给药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实验期间有大量动物死亡,其中10 mg/kg剂量组开始于给药10W,1 mg/kg剂量开始于停药21W。AA-Ⅰ的肾脏毒性非常明显,血清BUN和CRE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肾脏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弥漫性的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管腔扩张。停药后上述病变未见减轻和逆转。结果表明AA-Ⅰ可引起严重的肾毒性,并且肾损伤不可逆。在给药22W,停药29W、50W时,AA-Ⅳa 10、1 mg/kg剂量组未见动物死亡,肾功能指标BUN、CRE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病变,马松染色未观察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提示AA-Ⅳa长期给药未引起明显的肾脏毒性。以上结果提示,AA-Ⅳa与AA-Ⅰ具有明显的毒性差异,AA-Ⅳa的肾脏毒性不明显。3.AA-Ⅰ与AA-Ⅳa的肾毒性差异机制根据上述AA-Ⅰ与AA-Ⅳa肾毒性差异的研究,AA-Ⅰ引起了明显的肾毒性,尤其是肾间质纤维化,而AA-Ⅳa未见明显肾毒性。因此,我们对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AA-Ⅳa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AA-Ⅳa与AA-Ⅰ肾毒性差异的机制。(1)AA-Ⅰ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筛选与验证:采用TMT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我们对6,475个蛋白进行了定量,其中有4,420个蛋白发生了磷酸化修饰,这些磷酸化修饰对应14,500个磷酸化事件。蛋白质组数据分析表明,AA-Ⅰ给药组中共有984个差异蛋白,其中有580个上调和404个下调蛋白。而AA-Ⅰ引起1,933个磷酸化蛋白发生显著改变,其中1,490个磷酸化蛋白显著上调,443个磷酸化蛋白显著下调。蛋白质组结果显示,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小鼠中有很多代谢途径发生显著下调,AA-Ⅰ同时也激活了某些信号,包括细胞外基质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粘着斑、癌症等相关通路。磷酸化蛋白质组结果显示,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小鼠中有很多相似的代谢途径被抑制,但是其激活的信号与TMT蛋白质组有所不同,主要包括MAPK信号、mTOR信号、肿瘤坏死因子(TNF signaling)和Ras信号。我们发现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小鼠中磷酸化蛋白对应的激酶数量高于对照组小鼠,提示磷酸化在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A-Ⅰ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STAT3可能是p38MAPK激酶的底物。我们通过WB实验验证了 10 mg/kg的AA-Ⅰ给药22W后,小鼠肾脏组织中p38MAPK-STAT3信号被激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了 STAT3能调控S100A11的转录表达。因此,发现p38MAPK-STAT3-S100A11信号轴的激活参与了 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同时发现 Bad、α-SMA、TGFβ、BAG3、Bcl-xL、MMP2 等 STAT3 的潜在靶蛋白在AA-Ⅰ10 mg/kg剂量组中显著上调,这些蛋白水平的异常改变可能与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肿瘤有关。(2)AA-Ⅰ与AA-Ⅳa对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差异:相同剂量的AA-Ⅳa给药22W仅能激活p38MAPK信号,对STAT3信号无明显影响,可能无法调控STAT3下游的靶基因。此外,Bad、α-SMA等在AA-Ⅰ(10 mg/kg)组小鼠中显著上调的蛋白在AA-Ⅳa(10 mg/kg)组中未发生显著改变。提示AA-Ⅳa与AA-Ⅰ对p38MAPK-STAT3-S100A11信号通路、Bad、α-SMA等关键蛋白调控的差异可能是AA-Ⅰ与AA-Ⅳa肾毒性差异的原因。结论:1.马兜铃科中药品种不同所含的AAs种类不同,细辛基本不含AA-Ⅰ、AA-Ⅱ,但含有较高的AA-Ⅳa,天仙藤也含有较高的AA-Ⅳa。2.AA-Ⅰ可引起严重的肾毒性,高剂量单次用药可引起急性肾毒性和死亡,即使是较低剂量长期给药也可以引起肾间质纤维化;AA-Ⅳa单次给药及长期给药均未见明显的肾脏毒性。3.AA-Ⅰ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p38MAPK-STAT3-S100A11信号的激活及TGFβ、α-SMA、Bad表达增加有关,而AA-Ⅳa虽然能激活p38MAPK,但是对STAT3及其潜在靶点S100A11、α-SMA、Bad的调控并不显著,提示STAT3的激活与否可能是引起AA-Ⅰ与AA-Ⅳa肾毒性差异的原因。4.AAs种类不同而毒性各异,含AAs中药的毒性不能一概而论,应客观认识和科学对待。细辛基本不含AA-Ⅰ、AA-Ⅱ,而主要含AA-Ⅳa,其肾脏毒性风险可能较低。5.本研究以科学证据揭示了 AA-Ⅳa与AA-Ⅰ的毒性完全不同,由此我们首次提出“AAs种类不同毒性各异,并非所有AAs都有肾毒性,含AAs中药的毒性不能一概而论”的学术观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第四大癌症致死原因。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总病例数的九成。超过90%的肝癌患者都具有慢性肝病的背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发展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制定的肝癌诊疗指南推荐对大于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正朝向大规模化、高端化、复杂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在这一趋势下,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作为保障工业过程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以异常检测、故障诊断、软测量等为典型应用的工业监控技术能够及时检测出工业过程的异常,包括设备运行异常与质量异常,并诊断出故障类型以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获得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普遍重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蓬勃发展与各类
学位
目的临床上节段性骨缺损修复常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单纯具有骨传导性能的人工骨修复材料已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利用3D生物打印和化学表面接枝技术,构建负载HACC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羟基磷灰石(HA)复合多孔支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综合评价其材料学和生物学特性,旨在研制出兼具理想抗菌性能和成骨能力的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方法1.通过3D打印和化学表面接枝技术制备PLGA/HA
学位
目的:气虚型肝癌(Qi-deficiency liver cancer,QD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传统医学在肝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参是中医临床治疗“气虚”重症不可缺少的中药之一,其独有的功能在气虚体质的肿瘤治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现代医学对人参治疗肿瘤的研究较多,但对气虚型肝癌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并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人参不同有效部位治疗气虚型肝癌的药效学评
学位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中年妇女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形势更加严峻,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化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广谱抗癌药紫杉醇是晚期宫颈癌化疗的一线用药,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Taxol?选择使用助溶剂Cremophor EL和无水乙醇来溶解紫杉醇,成为第一个获批用于临床的紫杉醇剂型。但遗憾的是,助溶剂相关毒副作用
学位
随着电子器件不断朝着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高效的热量传输和转化技术是适应电子器件不断往小型化和集成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石墨烯这一二维纳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质、丰富的原材料来源等优势受到研究人员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且,石墨烯材料在纳米尺度的热质传递机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展示出的宏观性能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对其热质传递机理和精准调控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论文通过多
学位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因具有常温下施工、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和终期性能,而对其服役多年后的性能变化知之甚少。长期服役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和行车荷载的作用,原材料特性将发生改变,如RAP料表面新旧沥青缓慢相融、新沥青发生老化等,这都将显著影响冷再生混合料的长期性能。此外,虽已有研究表明工业固废(如粉煤灰)
学位
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行业最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产量较高。罗非鱼因肌间刺较少和营养丰富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鱼类死后由于外源微生物及内源酶的联合作用极易发生腐败变质,冻藏因能最大限度保全水产品品质、延长货架期,罗非鱼目前主要以冷冻罗非鱼片的形式进行流通。但是冷冻品在冻藏过程中仍然会发生色泽、质构、组织形态等品质劣变,品质劣变程度主要与原料新鲜度、冻结速率、冻藏温度和时间、解冻方式和冰晶生长、蛋白变性等
学位
山药(Dioscoreae Rhizoma)为薯蓣科(Dioscoreaeceae)薯蓣属(Dioscorea L.)缠绕草质藤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其使用历史悠久,既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保健食材。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广泛,各地区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地方品种,受多种因素影响,栽培种质形
学位
目前,中国适业人口约为9.3亿,就业人数为7.7亿,但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只有2.6亿。由此推算,中国至少有超过5亿的劳动者游离在工伤保险制度之外,尤其是3亿农民工群体,从事的工作工伤风险偏高,享受的工伤保障较低,这种现状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严重不相符。本文研究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通过聚焦工伤保险制度中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的责任分担机制,试图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机制。本文首先对中西方相关文献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