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逐步退化,生活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也会日渐低下,因此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主导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中,衍生出一个新的城市社区种类,即保障性住房社区。由于社区资源匮乏,提供的社会支持十分有限,因此居住于保障性住房社区的老年群体面临诸多困难,处于双重弱势的地位,急需得到关注与帮扶。为分析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情况,本研究基于南京市K社区的调查实证资料以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第一,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支持维度和支持主体?这些支持提供方之间存在哪些关系?第二,造成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支持主体提供了哪些帮扶?老年人目前哪些需求未得到满足?本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对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思路和策略,具有理论、政策及社会工作实务意义。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以往社会支持、以及老年社会支持研究的整理归纳,主要从物质支持、精神支持、照料看护支持三个维度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选取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正常社区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工作人员,老人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梳理,希望了解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满足情况及目前主要需求。本文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弱化在三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为:物质支持差异较大且功能性单一;精神支持存在个体认知不平衡,家庭支持单一,社区支持专业性缺位的问题;照料看护支持仍以家庭照料为主。针对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弱化的成因,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分别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小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弱化与自身支持能力、社区资源匮乏、政府关注度不足均有关联。在成因分析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对象需求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提出社会工作干预的思路和策略,并提出以下建议:1.从政府角度搭建平台,对保障性住房社区进行资源倾斜;2.多方位提升社区老年人服务专业化水平;3.通过社工介入,帮助老人树立认同感,管理提升自我支持。最后针对老人的共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分别设计了支持方案,以此实现需求的满足和整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