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为目标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知识产权,早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然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是算作一枝后起之秀,但我们的发展历程短暂,基础薄弱。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无疑会为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少走弯路,加快发展提供范本。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和方向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基础条件,脱离本国实际的研究是无意义的。在清醒本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借鉴他国尤其是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去粗取精,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签订,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找准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切入点是尤为重要。技术对知识产权的重要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哪些技术的出现,在何时出现会影响到知识产权发展的变化,影响的过程又是怎样发生的,弄清楚这些问题都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技术发展给知识产权带来的影响角度进行探讨,寻找知识产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以西方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段为分界点,通过梳理蒸汽时期、电力时期以及信息时代不同技术的涌现引起的经济、社会基本状况的变化,以及知识产权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和新政策,以探寻和总结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为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未来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出现的方向做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未来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方面都具备了和谐关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面对围绕着人发生的各种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学说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
学位
20世纪的中国,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和挑战,一批具有强烈的文化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基于各自的立场,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询着现代中国的出路。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
《西铭》从宇宙本体论出发重新阐释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哲学的古老命题,认为天与人都具有至善至德之伦理属性。在此基础上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并由此提出达成“民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