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运用平衡整脊法、腰椎牵引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并针对平衡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将104例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随机数字化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行平衡整脊法治疗,对照组行腰椎牵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月、3月对疼痛VAS评分;腰椎的JO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症CT测量进行记录。采用SPSS 2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临床治疗后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1.在治疗前,两组在一般情况、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腰椎CT测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方面,两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两组间治疗后、随访对比结果均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降低VAS评分,平衡整脊法更有优势。3.JOA评分方面:两组内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P值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变JOA评分,平衡整脊法效果更佳。4.SF-36量表在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状态、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方面两组内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状态等方面存在组间差异(P<0.05);两组间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发现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5.腰椎CT测量:两组治疗前后SI(矢状径指数)及STI(横径指数)进行比较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胡有谷分区,120例中突出物主要分布在1层,涉及两个层面的10例,涉及三个层面的为4例;矢状面主要集中在1和2区;冠状位主要集中在a域。6.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75%,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在观察过程中,两组治疗前后都针对以下指标: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进行检测,均无明显变化,且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本方法安全性良好。结论:平衡整脊法治疗腰椎突出症有效且安全,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可作为一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