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主要特征为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个多世纪以来通过对家系、同胞对和寄养子的研究已经证明了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致病机理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确切的致病基因和遗传位点一直未能找到。全基因组遗传连锁分析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单基因遗传病,而可能是由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并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遗传学上将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复杂遗传疾病纳入研究范畴。本论文基于连锁不平衡原理对候选基因CHL1、DISC1和BDNF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了鉴定。CHL1(the close homologue of L1)在加速神经突的延伸和维持神经元的存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生化和神经生理研究证据表明CHL1可能参与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利用来自中国汉族的560例病人和576例正常人为样本进行了CHL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并发现位于基因1号外显子的SNPrs227252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显示出强烈的统计学差异(χ~2= 31.591,P<0.000001,OR=1.745, 95%CI=1.435-2.121),这与此前在日本人群中进行的一项关联分析的结果一致,表示此等位基因可能是个疾病的易感性位点或者与易感性位点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DISC1 (Disrupted-in-Schizophrenia-1)基因是在研究1号染色体易位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时被发现的,多方面证据表明DISC1在神经元迁移、细胞骨架定位、神经传导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基于中国汉族的560例病人和576例正常人,我们对DISC1基因中的三个SNP位点rs2492367,rs821616和rs2295959进行了基因分型,当把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时,没有一个SNP的基因型或者等位基因型频率有显著性差异,当把样本再根据性别分组后,我们在女性组中检测到SNPrs229595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在病人和正常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188,P=0.0135,OR=0.728,
其他文献
从小学英语学习的认知过程出发,探寻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程中的功能和潜在优势,找到二者的结合点,从而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整合有关课程资源,以更好地
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由于非特异性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部分病人有颅神经损害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笔者就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通过溯德育之源:让教材对接生活,可以通
彭翼仲(1864—1921年)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的爱国报人、维新志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的严峻现实,他认准了开启民智为当时第一要务,遂毅然毁家办报,艰苦创业。19
当代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在感叹我们周围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枯竭,生态的破坏,这些环境危机成为制
目的:维甲酸(RA)与亚砷酸(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公认。但是在RA、As2O3诱导治疗APL的过程中,约70%发生高白细胞血症,约5%-25%发生维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至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演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干预的深度、广度及干预模式变迁成为社会保障模式演变的主要线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其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典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技术,经椎体间融合手术和重建技术。本文就其手术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目的 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在世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的危害性亦必然日益突出,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已
太田痣是一种侵犯巩膜和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良性色素性皮肤病。太田痣好发于眼部和颧部,皮损的颜色为棕色或蓝色。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太田痣的临床资料总结,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