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切艺术品中最大型的综合艺术品,其吸引无数游人的外在物质表现恰恰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气”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言核心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内涵外延不断发展,凡有学术,无不引申应用。“气”被认为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也被引申为是人本体达到最高境界的关键,即“气”的修养,更进一步在艺术中,“气”被看做灵魂,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气”文化的概念虽难以概括的语言加以界定,但一般认为其具有广泛包容性、非结构性及非机械性的特点。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佛寺园林,具有功能双重化、选址自由化、容量扩大化、空问开放化一系列的特点。相对于论述颇多的皇家、私家园林,学术界历来研究较少,佛寺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直至成熟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化而逐步完成的。本论文通过采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研现存的优秀佛寺园林实例并绘制图纸,力图通过采用全息论的方法探索“气”文化对佛寺园林的影响。这种影响无疑是存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佛寺园林的造园思想、佛寺园林的空问意境塑造以及佛寺园林的选择布局。从造园思想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追求即“天人合一”,佛寺园林也无例外。“天人合一”的追求的最终理论及实践上的实习途径正是“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及中医理论的解读,可以认为“气”是“天”与“人”相通的渠道,天地不过是“气”分离后的生成物,而人也不过是“气”的特殊的聚散方式,天地之气与人之气是共源且可以相转化的。从空间意境的塑造而言,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家、画论的关系之密切,园林被看做是立体的“山水诗”、“山水画”,而画论几可看作为园论,多有画家自身也是造园。正是通过这样紧密的联系,画论中的“气”延续至造园之中。本论文通过从“意境”的佛教意义入手,进而以“色”、“声”、“香”、“味”、“触”、“法”六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佛寺园林“气韵”的形成。从选址布局而言,通过查阅文献,寻找出“气”文化中对选址的论述,并结合优秀的佛寺园林,如乐山大佛、福建甘露寺、大小孤山、九华山等十余个实例的分析,阐明了“气”文化引导下的佛寺园林的选址具有的景观格局意义;对于佛寺园林的布局,则考察了形成围合院落布局形式的历史渊源,并结合五台山佛寺群、天宁寺两个实例,从“气”文化的角度考量了合院聚“气”的意义。更进一步,对于佛寺园林布局上崇尚曲线,以“气”文化的视角——“气”贵乎“曲”结合伍龙寺、福庆寺的实例分析做出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