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转变,民众对健康的要求和疾病康复的预期越来越高,临床研究的重点也开始由单纯追求躯体局部病症的缓解向追求患者利益的最大化转变,传统的生理生化、生存率、生存时间等指标已无法全面衡量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作为一种生活状况的主观体验,因其能够相对全面的反映人群健康状态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安全性、慢性病防控、卫生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效果评估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病程迁延、治疗复杂、患者预后不良,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损失,虽然医学技术的发展、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使得该病诊疗体系日渐完善、诊疗水平得以提高,但其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却无明显改观,患者的生存率也无法得到明显提高,因而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逐渐被研究者所关注。研究目的基于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趋势,本研究以生命质量、焦虑、抑郁为研究角度观察指标,以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为研究单位,以肿瘤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为研究病种,以手术切除与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两种方式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展开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以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的不同影响,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的优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荟萃对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等背景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其次在专家意见咨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调查量表的选择,并通过预实验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与完善。然后,研究者自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以理论研究阶段所选定的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作为调查工具,分别于患者术前确诊时、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六个时点对经手术切除治疗和PMCT治疗的250例原发性肝癌(5cm)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展开纵向(不同时点)与横向(同一时点)相结合的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其中:(1)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分析采用行×列的χ2检验;(2)对两组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3)对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生命质量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采用纵横结合的前瞻性观察描述与对比分析,首先采用配对样本资料的t检验对同一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生命质量状况与术前确诊时的水平进行了组内纵向对比,其次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对不同组患者在同一时点的生命质量状况进行了组间横向对比,第三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时间与组间对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影响的交互效应进行了综合对比,第四采用行×列的χ2检验对不同组患者在同一时点的焦虑发生率和抑郁发生率进行了组间横向对比,第五采用两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对同一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与术前确诊时的水平进行了组内纵向对比,第六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对不同组患者在同一时点的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进行了组间横向对比。研究结果患者的基本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来源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及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比较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方面:手术切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4.52±4.69)天,PMCT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5.4±1.81)天,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切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多于PMCT治疗组患者;手术切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总额为(27253.99±12570.06)元,PMCT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总额为(27245.09±7288.82)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总额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切除组患者的西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床位费均高于PMCT治疗组,其他费用则低于PMCT治疗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方面:总体上,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各维度状况均呈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术后2周时较术前确诊时均有所下降),且手术切除组各时点生命质量状况评分均优于PMCT治疗组水平;各组内,手术切除组患者除术后3个月的自我评价状况与术前确诊时水平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时点与术前确诊时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CT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生命质量状况与术前确诊时水平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除术前确诊时躯体功能状况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维度同一时点状况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时间与分组对患者生命质量状况的影响具有交互效应,且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焦虑状况方面:发生率上,两组患者总体均呈现为随时间的延伸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确诊时、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时比较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切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PMCT治疗组患者水平;评分上,同一组患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确诊时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患者同一时点比较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抑郁状况方面:发生率上,手术切除组患者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MCT治疗组患者呈现为随时间的延伸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患者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确诊时、术后9个月时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切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PMCT治疗组水平;评分上,手术切除组患者除术后1个月与术前确诊时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其他各时点与术前确诊时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CT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确诊时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同一时点比较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手术切除组与PMCT治疗组的患者基本状况和平均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别,而PMCT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手术切除组。手术切除与PMCT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PMCT治疗的影响程度较手术切除小,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恢复。手术切除组与PMCT治疗组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但PMCT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较手术切除组要低,术后恢复也较手术切除组快。总体而言,各治疗方式虽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均有负性影响,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障碍,但均为短期暂时性损伤,从长期来看均能够实现症状改善、疼痛控制、功能保留或恢复等目标,从而减轻患者负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