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与“化大众”的交织——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考察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大众化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走向大众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上承“五四”“人”学的发现,下接延安时期成熟的体制化大众文学实践;更承载着严肃的历史使命,即让文学是人学真正落实到底层大众,让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体,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文学的本质所在。文学、革命、知识分子和大众间的关系是文艺大众化论争的核心话题,“大众化”与“化大众”是对实现这一目标方式的探讨,二者既不互相抵牾,也无本质性矛盾,而应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寻求彼此恰到好处的偏向性与平衡点。本文聚焦于30年代文艺大众化论争中文学、革命在不同时期意识形态话语规约下的彼此形塑,立足于知识分子走向大众的艰难历程考察二者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重新审视意识形态掌控下“大众化”与“化大众”在此起彼伏中的交织并进,以及知识分子与大众主体建构的抑扬相生,重新对文艺大众化启蒙的本质属性与文学走向大众的历史必然性做出深入思考。首先,文艺大众化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它溯源于晚清及“五四”知识分子政治启蒙与思想文化启蒙目标,服务于社会变革、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重返晚清与“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语境,追溯文艺大众化思想产生的历史脉络,可窥见文学走向大众的历史必然趋势。这也是大众主体的发现与强化期和知识分子主体的高扬期。其次,社会革命的日趋激进迫使知识分子不得不在文学与思想领域做出双向选择,进入主体理性的打破与重建期。中国知识分子蝉联了“士”的国家责任感主动“介入”社会变革,以革命引导者的身份召唤无产大众与知识分子自身投身阶级解放斗争,促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双主体联动,完成与大众的主体置换并觅得走向大众与革命的主体归宿。在此过程中,“大众化”与“化大众”在不断纠缠中显露出“化大众”的启蒙本质。最后,文艺大众化运动在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也在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影响下表现出不可避免的偏颇本质。理论探索的偏狭和文学创作的低质使大众文学面临着来自文学的本质性拷问。但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带来的文学必然走向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文艺大众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地域文化书写是文学作品独特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现有关于“十七年”小说地域文化书写的研究集中于对地方风物和习俗等外在显性特征的论述,还未从深层的地域文化精神展开具体分析。本论文以“十七年”时期广东作家书写粤地的合作化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它地区同类小说的比较,论述广东“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因书写岭南文化的享乐精神而体现出独特性。此外,通过探究独特的岭南享乐文化书写与“十七年”特定的意识形态的双向互
学位
《屈赋微》是清末学者马其昶所作,马氏融合汉学家的考据以及宋学家阐发义理之法,对楚辞进行注解。马其昶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救国主张,他认为之前的注者未能真正理解屈原之意,再加上他想厚风俗、正人伦,《屈赋微》便诞生了。马其昶赞扬屈原为国而死的的志气,他认为屈原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对祖国浓厚的眷恋之情。马其昶的屈原爱国论中,融入了西方的民主意识,与传统的爱国论有很大的不同。在注释楚辞之时,马其昶广泛引用前人之注
学位
清人夏秉衡,博学多识,诗词文赋均有涉猎,尤在词曲方面成就卓越。他著有《清绮轩初集》、《秋水堂传奇》,编有《清绮轩词选》。近年来,对夏秉衡著述的研究多集中于《秋水堂传奇》,而对《清绮轩词选》的关注较少。从《词选》的版本增刻情况来看,该词选在清代乃至民国词坛都颇具一定影响力。本文围绕词人词选两个方面展开,主要以《清绮轩词选》的文本分析为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据现有资料对夏秉衡生平及为官事迹进行
学位
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话语登上文坛,并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曾在五四时期被高度重视和传播的“个性”思想在“革命”话语的流行下逐渐被忽视,那些曾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的“个性”作家也在时代浪潮中逐渐分化。文学史通过强调五四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转向来表现历史主潮,但这样将五四与革命完全割裂的叙述却忽略了一些作家在转向过程中的个性坚守细节。“转向”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反而是一个充满
学位
宜州河位于义县县城东部,通过宜州河义县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宜州河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在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中,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0.33%,经济净现值为963.1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2,工程的综合效益显著。
会议
现当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因其宏大、多元、富有张力且牵涉到政治范畴、现代性范式等诸多话语,而赋予众多研究者以多重阐释空间。沈从文作为有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重民族血统的现代作家,书写“民族国家”自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本文将以沈从文创作中的“民族”为切入点,揭示其从单一民族立场进入“民族国家”书写的曲折、冲突过程。本文认为,沈从文最初立足于单一的苗族立场,后经历北京、上海现代都市文化冲击,再加上抗
学位
关于丁玲的左转问题,学术界有不少研究成果聚焦于丁玲在“左联”时期的思想转变和文学创作,大多是以作品为依托来分析其左转的原因。本文认为,与丁玲为什么“向左转”同样重要的,还有转向之后的丁玲是如何寻求并确立自我的情感归属。文艺大众化运动贯穿“左联”的发展始末,也是丁玲加入“左联”之后参加的第一场重大文学运动。“左联”倡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深入考察丁玲这一时期文学创作
学位
在中国当代文坛,雪漠以极具特色的方式展开女性主题的书写,从处女作《长烟落日处》到《野狐岭》,女性均成为他小说书写的对象。雪漠始终关注处在时代之变下的西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直视女性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文明对女性和乡村带来的冲击,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和人道主义立场。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梳理雪漠小说中的西部女性书写。首先,根据生存状态和受现代文明影响的程度,雪漠笔下的女性主要分为顺从型
学位
为缓解济南市的泉水保护与城市供水矛盾,玉符河先后实施了多期地表水回灌补源地下水工程,对维持泉水持续喷涌下城市正常取用地下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外源水水质与当地岩溶水差异明显,长期回灌将对岩溶水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2021~2022年玉符河的回灌补源为例,利用同位素试验和水化学综合分析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玉符河流域岩溶水受外源水补给的影响,分析影响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组分的变化趋势
期刊
梁晓声是新时期以来重要的作家,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北大荒知青群体的刻画以及对于理想主义的书写。纵观梁晓声小说的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其前期知青小说的理想主义叙事,九十年代以来小说的平民立场以及近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的研究等方面。更深入的细读文本可以发现,不论是梁晓声前期的知青小说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平民立场小说,都离不开青年这一群体,且理想主义也都以不同的内涵形式渗透在其作品中。正因为如此,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