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Mound and Halsey,1978; Oliveira et al., 2001)。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花卉和其它植物苗木的调运,烟粉虱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3 亿美元(De Barro et al.,1997)。而在我国,烟粉虱在许多地区呈暴发之势,并逐年加重,局部地区猖獗危害,造成绝收,已成为我国蔬菜、棉花、花卉等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而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烟粉虱属植食性刺吸式口器昆虫,其危害方式与取食行为密切相关。本试验研究了B 型和浙江-非B 型(ZHJ-1 种群)烟粉虱在三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差异, 以EPG(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技术为主,自由状态下的刺吸取食行为为辅,以期明确植物抗烟粉虱机制和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为烟粉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及初步成果如下:(1) 通过多次尝试改进,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烟粉虱EPG 试验方法。粉虱的粘连方法通常有二氧化碳麻痹法(Walker and Perring, 1994)、真空吸泵法(van Helden and Tjallingii, 2000)和冰冻法(Walker and Janssen,2000)3 种方法,通过操作比较,发现冰冻法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2) 共记录到7 种烟粉虱刺吸取食波形,分别为A、C、E、F、G、pd 以及np 波。没有记录到B 波。(3) 对于B 型烟粉虱来说,三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依次为甘蓝>西葫芦>辣椒。甘蓝为其最适寄主,25 个个体中有22 个个体到达韧皮部持续吸食,表皮层、叶肉层和韧皮部均无明显抗性;在西葫芦叶片6h的记录中25 个个体仅有10 个到达韧皮部持续吸食,在到达韧皮部吸食前,刺吸次数较甘蓝多,非刺探波形所占比例大,表明西葫芦表皮-叶肉层存在抗性因子,而到达韧皮部的19 个个体中只有10 个能在韧皮部持续吸食,表明韧皮部也有一定的抗性因子阻碍了烟粉虱的持续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