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是否可行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发展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分期排除T4期肿瘤,最终83例患者纳入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是否可行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发展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分期排除T4期肿瘤,最终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按照标本取出方式分为两组:完全腹腔镜组(NOSES)和腹腔镜辅助组(LAP)。其中NOSES组34例,LAP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淋巴结检出个数、术后排便时间、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切口满意度。[结果]共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OSES组34例,传统腹腔镜组49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检出数目、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NOSES组在手术后的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额外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切口的满意程度、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率方面明显优于LAP组(p<0.05)。[结论]1.NOSES技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检出数目、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方面上与传统标本取出方式即LAP无明显差异,初步证实了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T3)腹腔镜手术中采用NOSES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逐步推广应用。2.在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T3)腹腔镜手术中,采用NOSES技术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云南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影像学资料、肿瘤标志物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建立肺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 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肺结节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且最终有病理检查的云南籍病人共11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结果。将所有患者按
[目的]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发现肺癌组织中存在微生物,探讨大肠杆菌(E.coli)对肺上皮细胞MUC16表达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1.建立细胞菌株共培养体系:将肺腺癌细胞NCI-H1734、肺鳞癌细胞SK-MES-1和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扩增传代后分别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 ATCC25922、敲除 dgcQ 基因的 ATCC25922 菌株(ATCC25922ΔdgcQ)、敲除 dgcE
[目 的]通过对多原发肺癌患者与非多原发肺癌患者进行肺癌相关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多原发肺癌患者与非多原发肺癌患者基因突变的差异,并从中探寻多原发肺癌是否存在特异性肺癌相关基因突变及寻找更适于多原发肺癌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方式。[方 法]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来自于122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56±8.82岁):男性49例(40.
第一部分:碘难治性DTC患者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18F-FDG PET/CT对Tg 阳性131I-WBS阴性的DTC复发患者显像的诊断效能。[方法]计算机文献数据库检索共1009篇文章纳入16篇1036例患者研究,采用 Meta-Disc1.4、RevMan 5.4.1 及 STATA12.0 进行 Meta 统计学分析,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绘制综合受试
[目 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和复发转移风险相较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大,患者预后也相对更差,目前的治疗手段仍较为有限。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本研究以三阴性乳腺癌组织样本以及三阴性乳
[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诊疗方法不断改进,但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给患者造成了极度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被认为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因此,迫切需要深入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发掘新型诊疗标志物,为肺癌的有效诊治奠定基础。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nt的调节性非编码RNA
[目的]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对这些差异表达miRNA所调控的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拟为揭示NSCLC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肺癌早诊早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为肺癌药物研发提供潜在参考靶点。[方法]利用GEO数据库进行分析,进入数据库后检索有关NSCLC中miRNA差异表达的数据集(GSE),限定物种为人,通过阅读“Titl
[目 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coding RNA,lncRNA)在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构建lncRNA预后模型,探索基于lncRNA风险预后模型的不同风险组患者之间分子亚型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方 法]1.首先从癌症基因组图谱网站下载所有膀胱癌患者的RNA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将lncRNA和mRNA分别进行差异分析,得到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背景与目的]宣威地区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重大区域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宣威肺癌的高发病率与室内燃煤使用密切相关,然而国家炉灶改进后,宣威肺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有研究发现,宣威女性肺腺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且其基因突变图谱与普通肺腺癌存在差异。为了研究宣威女性肺腺癌独特的遗传学基础,我们前期对宣威女性肺腺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
[目 的]本实验探讨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 group 1,ERCC1)表达差异对于PANC-1细胞使用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指导检测ERCC1基因表达及铂类化疗药物用于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 法]本实验首先选用常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使用RT-PCR检测该细胞株ERCC1mRNA